股市暴跌,讓許多原本指望依靠股市迅速積累養老費用的市民愿望成為泡影。據測算,目前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只能達到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的58.5%。對此,專家建議,市民可考慮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來補充2成~4成的養老費用缺口。
考慮上通貨膨脹的影響,從絕對數量來看,過百萬的養老金需求實屬平常。據測算,假如您目前35歲,打算60歲退休后過著相當于現在每月3000元水準的生活,以預期壽命85歲計算,假設平均每年的通脹率分別為3%、4%和5%,屆時需要約169萬元、242萬元和363萬元的養老金。
如果您想在退休后將生活水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仍以預期壽命85歲計算,假設平均每年的通脹率分別為3%、4%和5%,所需養老金分別約為282萬元、403萬元和605萬元。
根據歷史數據,在1995~2004年的10年中,不考慮通縮的年份,我國的平均年通脹率為5.1%。而與此同時,即使忽略通貨膨脹,單純依靠社保養老遠難維系現有的生活水平。
據測算,我國目前社會基本養老金替代率也僅為58.5%,也就是說,目前,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只能達到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收入的58.5%。而收入越高,如果僅依靠社保,未來退休時的生活水平下降程度可能更大。
養老金投資要“攻守兼備”
退休養老金是老年生活的“養命錢”,因此,要做到專款專用,強制儲備,穩健投資。具體在養老金的投資安排上,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投資理財工具,理財專家建議, 市民要組合規劃,“攻守兼備”。
根據保險業界的一個比喻,在理財產品的綠茵場上,外匯、股票就像是“前鋒”,沖鋒在前,最有可能得分,同時受傷(虧損)的可能性也最高;地產、債券、銀行存款仿佛“后衛”,作用在于降低風險;而商業養老保險則如同銅墻鐵壁的“守門員”,能夠真正做到專款專用,“球門不失”。球場上不能只有前鋒,沒有后衛,更不能沒有守門員。
構筑個人完善的養老體系,商業養老保險不可或缺。保險公司人士建議,市民可考慮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來籌措2成~4成的養老費用。
年繳1.2萬 20年后可領33萬
商業養老險是一種年金保險,即保戶在年輕時定期繳納保費,等到合同約定的年齡后就可以持續定期地領取養老金。除上述所說的低風險外,商業養老險籌措養老金的一大優勢在于回報明確,根據自己未來的養老需求,確定現在的保額,未來就可以獲得可靠、穩定的資金流。
以現年35歲的王先生購買一款“豐裕年年”年金保險(分紅型)來“反向”制定投保計劃為例,王先生60歲退休后開始領取年金,每月領取1000元,每年領取1.2萬元,保證領取28年,至88周歲,即使忽略保險公司不確定的分紅給付,共計也可領取到33.6萬元養老金。按年均3%的通脹率,已接近所需養老金總額的兩成。
而若按中檔計算累計紅利,至88歲時,累計紅利可達40.145萬元(紅利為非保證利益)。王先生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則是每年12445元,需繳納20年,共計24.89萬元的保費。
投保貼士
在選擇具體的養老年金產品時,市民則要根據自己的理財目標和經濟狀況綜合考慮。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多為“遞延年金”產品,領取年齡可從45歲、50歲、55歲、60歲、65歲或70歲開始。同時,也有了一些“即期年金”產品,即在交納了首期保險費、保單生效的同時就開始領取的產品。
比如,同樣是正值而立之年的年輕人,如果購買年金保險的目的只是有針對性地為晚年生活做打算,想要在退休后預留一份儲蓄金,則可以選擇晚些開始領取年金,如從60歲開始;但是,對于理財目標除了養老之外,還需要兼顧目前生活開銷的年輕人,“即期年金”就更加適合。(記者 吳倩)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