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到來,然而金融危機尚未渡過,銀行理財產品在這一年將有什么樣的表現呢?不少投資者的態度是,理財產品還是保本最重要,所以“穩健”和“保守”成了今年理財產品市場的主旋律,幾位投資者向記者講述了他們選擇理財產品的得失與高見。
降低預期買個踏實
理財高手王老師一向對銀行理財產品情有獨鐘,幾年前他請專業的理財師為自己做了一個理財規劃,他只要保持家庭穩定增加的儲蓄達到每年6%的投資回報率,就可以在退休之年擁有將近300萬的資產,這讓他在投資理財方面有了很好的心態,所以,這幾年他面對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股市沒怎么動心,而是選擇了風險小得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大牛市時,他買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也達到了20%的收益率,去年熊市到來,他及時撤出各種和股票掛鉤的理財產品,轉而選擇了一個200天的收益率為6%的信托類銀行理財產品,終于使他的財產不但沒有縮水,還保持了穩步增長。但是新年剛過,王老師卻有點犯難,他買的那筆200天的信托理財產品已經到期,這數目不小的一筆錢如何處置呢?
最終,老王選擇了浦發銀行新推出的一個一年期的信托類理財產品,年收益不到4%,高于一年期定存。雖然資產沒有達到6%的投資回報率,但是王老師認為,在目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降低投資收益的預期是必要的,就算是保存實力等待機會吧。之所以他沒有存收益更高一點的三年定期儲蓄,是因為王老師認為,經濟形勢變數很大,也許一年之后情況會有轉機,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好于定期儲蓄,到時候他還要用這筆錢獲取更高的收益。
點評
北京銀行金融理財師 趙博華
王老師的這種理財選擇證明他擁有比較平和的投資心態。在今年央行進入降息軌道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目前各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相對于去年和前年不但數量小,種類少,而且收益率明顯降低,和二級市場掛鉤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已經基本銷聲匿跡,去年不少穩健的理財產品可以達到5%到6%的收益率,今年也再難尋覓,所以投資者適當降低自己的投資收益預期是非常必要的。今年貸款信托產品仍將是銀行主推的產品,因為“風險低、收益穩定”,在股市、樓市不好的情況下,還是會有很多投資者青睞此類產品,由于對再度降息的擔憂,不少人會選擇中長期的產品,不久前北京銀行推出的一個160天的年收益率為3.4%的信托類理財產品就受到追捧,但是在購買這種中長期產品的時候,投資者也應該意識到,如果再度降息,產品也存在提前終止的風險。
別觸了海外產品的雷
“早知道銀行理財產品也有風險,當初我也不會這么盲目了。”市民周女士看著自己當初排隊購買的一款QDII產品,虧損已超過一半,懊惱不已。去年搶購成功的“幸運”,早已變成了嚴重蝕本的“不幸”。
無獨有偶,觸了海外產品地雷的不只周女士一人,市民薛老先生2008年6月份聽說澳元理財產品不僅收益高,而且還能享受澳元升值帶來的額外收益,就將10萬元人民幣兌換成了澳元購買了理財產品。結果,從7月中旬開始,澳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貶值,兌美元匯率最多下跌了40%。購買澳元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獲得的收益遠遠無法抵消匯兌損失。
點評
浦發銀行北京分行貴賓理財經理 劉江波
我們建議今年投資者遠離海外理財產品。對于QDII理財產品,2009年出現復蘇的可能性并不大。
2009年的外匯掛鉤類理財產品出現良好表現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要進行投資的話,建議只使用全部資產中的一部分進行配置,同時要盡可能地了解理財產品的掛鉤標的,并對產品運作機制有較為詳細的了解后再進行投資。
用短期產品打個時間差
在房地產公司上班的劉女士幾個月來一直半倉炒股,10萬元的炒股資金閑置了幾個月。前幾天,她發現銀行推出了一個13天的理財產品,想著這半個月內可能股市沒有行情,就買入了這款產品,“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耽誤炒股還有收益。”劉女士說。
發現了這個竅門之后,劉女士留意了一下各家銀行新年后推出的理財產品,一到三個月的短期產品居多,這對她來說是個好消息,以前資金空閑十天半個月是常事,甚至有時股市低迷還有幾個月空倉不敢買入的情況,這筆錢就這樣白白空閑著,毫無收益。現在,劉女士決定充分利用這些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滿期后,若股市行情好,就入股市;若行情不好,就繼續投資短期理財產品。
點評
中信銀行理財師 仝兆蕾
短期理財產品最吸引股市中的閑置資金,這部分資金不愿意長期被鎖定,寧可流動投資到半個月、一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中。此類短期理財產品的主要投資方向為國債、企業債、央行票據等金融工具,投資相對穩健,包括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盡管超短期理財產品較為靈活,受到市民歡迎,但此類產品并不適合所有的投資者。 此外,購買短期理財產品要考慮到流動性的需要。由于此類產品一般為固定期限,不允許提前贖回,因此應根據資金需求選擇合適的理財期限,理財期限越短,收益率一般越低。如果投資者無法確定未來什么時候急于用錢,可關注流動性較強的產品。
值得投資者特別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發售的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有較大差別,風險也各不相同,需投資者鑒別清楚。目前發行的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主要投資企業信托貸款和銀行貼現票據的信托型理財產品,一類是主要投資銀行間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債券型理財產品,前者收益率較高。不過,風險和收益率是相對應的,信托貸款型產品由于募集資金投向企業的信托貸款,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如果出現到期不能還本付息的違約情況,投資者的本金可能要面對損失,所以投資者在購買該類產品時,對貸款對象的鑒別至關重要。
銀行理財保本為王
曾幾何時,那些在提供100%本金保障同時又能博取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是老百姓的最愛。然而去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糟糕表現讓無數投資者心有余悸。某銀行的貴賓客戶王女士透露,自己在前兩年最喜歡投資打新股類產品。 “我們不像那些專業投資者,動輒追求100%的收益,但我們要求本金的安全。”王女士回憶,“我曾經買過好幾只打新股產品,年收益都在10%以上,但后來這類產品的收益不行了,我又改道買一些保本博收益的QDII,正好碰到金融風暴,收益幾乎為零,還好保住了本金。”
王女士無疑是一個金融危機中的幸運者,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下,很多投資者的口號從“爭取高收益”改成了“保本為王”。去年年初遭遇銀行理財“負收益”的林阿姨到今天還無法釋懷:怎么把錢放到銀行還會有風險?其實這也正是無數缺乏風險意識的投資者的困惑。林阿姨告訴記者,她去年購買這款和股票掛鉤的理財產品時,滿腦子只是推銷人員所說的動輒百分之幾十的收益,合同后面的風險提示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教訓使她刻苦鉆研,學習了不少理財知識,終于搞明白了,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和保本浮動收益兩種類型,一字之差,區別就在于收益同樣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一個保證本金無憂,一個卻可能遭受本金損失。
點評
招商銀行個人財富管理部經理 周偉
2009年保本結構性產品被寄予厚望,不少銀行打算在保本的基礎上做些“花頭”,讓投資者在保本的前提下,也能夠博取一些階段性收益。 但是保本的產品并不是意味著與風險“絕緣”。
在市場利率大幅下降之后,這類保本產品的設計難度也在加大。過去80多元的債券現在可能需要98元才能買到,只有剩余2元可以去投風險資產,博取收益的空間有限。銀行也可以針對風險承受程度不同的客戶,做一些結構性調整,設計不同風險度的產品,例如保本90%的產品。 (張鵬)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