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國內股市一直演繹這樣的神話,無論什么股票,不管市盈率多高,市場都認為第一天上市應該大漲。
因此,投資者都爭相參與一級市場申購,然后在第一天掛牌上市交易時賣掉獲利退場。而在新股重新恢復發行以后,累計投標詢價的方式的推行令這種游戲演變成:申購→第一天賣出→再申購這樣一種循環。
而這個過程,卻醞釀了保薦機構和詢價對象聯合作弊的空間。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一個股票的價值如果在上市之初就被一級市場立即炒干,或者上市時的價格遠遠超過企業的成長價值,那么這個股票要么在一上市就高開低走、成為垃圾股,長期被二級市場投資者所回避,要么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繼續推波助瀾,把“垃圾”炒得更高,讓市場充滿投機。
市場人士對本刊解釋說,證監會想通過詢價機制來實現價值發現、合理定價,可是在許多市場基本要素不健全、詢價范圍有限的情況下,以詢價制為主導的定價機制難免經常失靈。
而對于此次詢價制度的改革,證監會有關人員解釋說,在試行詢價制度初期,市場資金不充裕,需要機構投資者。目前,資金流動性已不再是問題,相應的制度安排應該適當調整了。
換句話說,證監會認為,眼下需要出臺一個統一的管理辦法,對公司股票發行環節和券商承銷環節進行規范了。
改革還停留在表面
據悉,此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中小板公司可通過初步詢價直接定價;網下、網上申購同步進行;參與初步詢價的詢價對象才能參與網下申購;4億股以上的IPO將啟用“綠鞋”機制。
簡化發行程序、實施“綠鞋”機制,令改革看上去并非是空的,但卻未能抹去來自市場的信任危機。市場人士認為,這只是進行了詢價環節的改動,想讓以前過于離譜的壟斷定價行為收斂一些,然后以適當合理的價格來吸引投資者繼續參與游戲,僅此而已。
新規不再要求中小企業上市像大企業那樣兩個階段(初級詢價和累計投標詢價)的詢價定價程序,即取消了累計投標詢價的程序。
業內人士分析說,從制度本身來看,取消累計投標詢價的程序,意味著機構投資者將喪失再度競標中簽的機會,相當于提升了中小投資者的新股中簽率。但是,從一個中長線角度來看,中小投資者的中簽概率雖然提升,但提升幅度非常有限,并不能因此而改變中小投資者在新股發行中的弱勢地位。
不過,新規依然保留了大市值個股的累計投標。在相關部門看來,機構投資者獲得的大市值個股往往會作為資產配置的對象,而并非在二級市場迅速兌現,這樣可以回避大市值個股在發行過程中對市場形成的沖擊,避免二級市場股價的大幅波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