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4日電 由中國社會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東北三省聯合舉辦的首部《東北藍皮書》今日上午舉行發布會暨東北地區發展研討會。《東北藍皮書》副主編、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曹曉峰在會上表示,振興東北老工地戰略實施兩年來,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良好的態勢,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開始顯現初步成效。
曹曉峰說,總結起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三年來,突出取得的成就表現在八個方面:
第一,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企業改組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具體數字不說了。
第二,工業企業聯合重組步伐加快、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振興戰略和確定的重要產業快速增長。
第三,資源型城市轉型取得了新的進展。以前有很多的問題,現在有很大的進展。東北三省共有資源型城市30個,東北地區有1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在全國25個枯竭型城市占了48%,占了一半,資源型城市轉型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任務之一,目前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阜新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基本形成,大慶在發展石油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非油的經濟產業,產業結構不斷的優化。采煤沉陷區的治理工作取得進展,包括遼寧撫順等等都進行了改造。
第四,對外開放進程加快,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外貿結構不斷優化。舉一個例子說,2005年末,已經有17家外資銀行在沈陽、大連設立了10家分行,8家代表處。外商投資大幅度增加,2003年時,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商的直接投資額是33億元,2004年達到59億元,增加了78%,遠高于全國的13.3%的平均水平。2005年雖然有所回落,但是達到57億美元,比2003年多了23億多美元,增速還是較快的,但是總量和其他的地區還有一定的差距。還有對外勞務合作我們也是在全國是前列的,對外投資也開始起步。
第五,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化經營迅速發展。2004年,國家在黑龍江和吉林省全面免征農業稅,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業地區的農業結構日趨合理。在農業產業化發展形勢下,東北地區的農業產業化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第六,就業形勢也是保持基本穩定,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城鎮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農村的保障體系也開始起步。遼寧上世紀90年代減員增效,釋放了大量的勞動力,使很多人失業,形成了龐大的失業大軍,這是振興老工業基地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解決的問題。在遼寧實施了社會保障制度的試點工作,2004年吉林、黑龍江開始企業下崗人員向失業并軌工作,并且做實保險帳戶,現在工作已經初步完成。另外,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與自己相比還是較快的,2004年到2005年東北三省的居民的收入的增幅一直保持在10%以上。
第七,基礎設施建設成就明顯。主要是兩個標志,東北地區原來的鐵路交通、公路交通比較發達,這一段主要是對一些鐵路、電氣化的改造,哈大鐵路客運專線,另外東北北部的北起牡丹江一直到遼寧、大連的全長1800公里的公路、鐵路通道在積極籌劃當中,長春的龍嘉機場也是其中的項目。
第八,生態環境建設進展顯著,礦區生態治理初見成效,生態林建設和草原保護取得新進展,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力度也在加大。
總之,振興東北老工地戰略實施兩年來,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良好的態勢,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開始顯現初步成效。(據中國網網絡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