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前夜,一份對中資和外資銀行都具有絕對影響力的文件——《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正式發布。據銀監會的一位權威人士透露,條例出臺前,曾經廣泛征求了中資及外資銀行的意見。其中,最為外資行關注的問題就是,對法人銀行和未轉制的外資行分行經營范圍將區別對待。
條例明確規定,對于在中國當地注冊的外資銀行分支機構(法人銀行)將全面實施國民待遇原則,允許其經營全面的外匯業務和人民幣業務,包括人民幣批發業務和零售業務。而外資銀行的分行,可以繼續做人民幣批發業務,但小額的零售業務將受到一定限制,只能吸收100萬元以上的居民個人定期存款。
對于做出這種差別安排的原因,銀監會的權威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表示說,這是出于審慎監管的原則考慮的。
該人士表示,這種制度性的安排與人民幣業務開放的承諾是一致的。他表示,原則上中國承諾加入世貿后5年內,開放中國的企業和中國居民的人民幣業務。但沒有具體承諾是由外資銀行以何種形式來從事人民幣業務。也并沒有限制他從事人民幣的零售業務,只是做了一個結構性的調整。根據經營發展戰略,根據資源,想主攻人民幣業務的批發業務,減少設立分支的成本,就可以繼續以分行形式經營批發業務。如果根據發展戰略、資源優勢和網絡優勢,愿意從事人民幣零售業務,可以選擇注冊法人銀行形式。這是完全自主選擇的。而且這也符合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
另外,他表示這種安排主要是出于審慎監管原則。他說,外資銀行分行在中國經營,而母行在境外。那么,分行所在地監管當局對全球風險和母行風險是難以控制的。而一旦母行發生危機,那么這種風險馬上就會波及到中國的分行,而海外分行存款人的清償和保障無法得到優先考慮。
而法人銀行在當地注冊,東道國可以進行完全充分自主的控制。通過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來監管可能出現的風險。
而根據世貿組織規則中允許各國政府和監管當局,為維護本國的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特別是維護存款人的安全,有必要實施審慎的監管制度和監管措施。
據了解,目前匯豐、渣打等多家外資銀行的分行已經開展了實質性的準備工作,正在積極爭取成為第一批法人銀行。(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