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全國工商聯等方面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針對民營經濟發展趨勢展開廣泛討論。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中國承諾WTO的保護期即將期滿,民營經濟正站在新發展時期的門檻上,民營經濟更面臨四大挑戰。
“從整體上看,中國民營經濟實力仍然稚弱,管理粗放,抗風險能力弱。”吳敬璉說。他指出,民營經濟目前正面臨如下四方面的挑戰:
首先,由于資源和環境瓶頸制約,粗放增長的老路難于繼續;
其次,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速度放緩,今后工資成本呈上升趨勢,企業今后要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提高效率等方式來提高競爭力;
第三,WTO過渡期的結束,將使市場競爭進一步白熱化,本土企業將面臨外資企業更加激烈的競爭;
第四,對過去與粗放增長和出口導向相配套的政策調整,將使企業經營條件有所收緊。
吳敬璉指出,針對挑戰和障礙,現在迫切需要加快清理,及早消除民營企業的市場進入障礙。同時,民營企業作為當事人,不能坐等政府采取措施來幫助自己發展,而要主動努力,爭取發展和提高的先機。
他說,當前,許多民營企業面臨著所謂“二次創業”的問題,這當中三個問題應納入企業發展考慮:
首先是完善企業制度。企業規模和業務范圍擴大以后,原來家族企業的產權結構不再適應,需要作出產權社會化的調整,包括將企業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上市公司。
其次是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企業壯大以后,需要改變過去那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哪里有錢,就到哪里去”的做法,用經過深思熟慮的經營戰略保證全體員工的努力指向同一個方向。
第三,改善企業的組織結構,提高決策的執行力。一些民營企業在規模擴大以后仍然保持過去單一制、直線式的組織結構,也有一些企業形成了松散的“集團”結構,這類組織結構通常不能適應現代企業運作的要求。因此,不少民營企業需要把自己整合為組織結構緊湊、決策正確及時、執行有力的機體。(葉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