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開局之年由改革啟幕:從今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取消了農業稅。這是一個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的改革,徹底告別延續了2600年的農業稅,9億農民得到了看得見的物質利益,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來,農村轉入了綜合改革階段。
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
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兩會”上強調,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說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證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正是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才使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順利完成國民經濟“十五”計劃的各項任務,為“十一五”規劃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如果我們查看一下今年的有關記錄就會看到,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部署事關全局并涉及長遠:中央政治局研究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監管工作、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改革和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發展和改革、保險業改革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電力體制改革以及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等事項。
改革在重點領域推進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發展的任務很重;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之年,改革的力度更大。在改革的操作層面上,不僅在農村,在各個重點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改革的分量更重、層次更深、措施更細。
——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在推進政企、政資分開的同時,政事、政介(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步伐加快。重慶市黨政機關與行業協會脫鉤改革基本實施到位,560家行業協會實現與黨政機關徹底脫鉤。各地繼續貫徹《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完善核準、備案制度。不少地方建立和完善了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過錯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
——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加快。16家國有獨資公司開展建立和完善董事會試點。第二批74家中央企業推進分離辦社會職能的改革。實施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
——壟斷行業和公用事業改革邁出新步伐。電力行業基本實現廠網分開,郵政體制改革全面啟動,郵政政企分開和監管機構組建工作基本完成。城鎮供熱收費制度改革從今冬開始全面推開。鐵路、民航、水務、市政公用設施等領域改革繼續推進。
——金融、財稅、投資、價格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宏觀調控體系進一步完善。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深化,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成功上市。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穩步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制度繼續改進,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試點范圍繼續擴大。
改革更加注重科學性、協調性
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基點和決策的依據。各部門各地出臺一些重大舉措,注意聽取群眾和專家意見。黑龍江省政府發布“重大決策規則”,深圳市通過《市政府重大決策公示暫行辦法》,都反映出了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正在逐步健全。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經濟基礎又包括上層建筑,既包括經濟體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
2006年,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領域改革有序展開。
——社會領域改革有聲有色。從2006年春季學期開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在西部地區全面實施,受益學生達到4880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至6月底,全國已有1399個縣(市、區)開展了試點,3.96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國務院下發《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部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央發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意見,標志著經過兩年多的試點后,文化體制改革已全面推開。
——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各地、各部門組織實施了一系列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的專項行動,取得較快進展。國務院對石油開采企業開征石油特別收益金,平衡行業間收入分配關系。進一步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調整城鎮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將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擴大到8個省。積極探索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將城鎮居民、學生、兒童等納入保障范圍。在制度上實現了各類企業職工的工傷保險全覆蓋。城市低保的保障功能進一步增強,農村低保制度建設步伐加快。
當前,改革不斷向縱深拓展。我們要充分認識改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及時研究和解決改革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把增強加快改革的緊迫感同科學求實的精神很好地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朱劍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