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0日電 人民幣匯率29日再度創出匯改后新高,在詢價系統收報7.8313元。上海證券報的報道稱,近一段時間來,人民幣兌美元呈現加速跑的趨勢,不過從人民幣兌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來看,人民幣匯率不升反降,這也意味著,中國商品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外貿順差還有持續高增的可能。
11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已相繼突破了7.88、7.87、7.86、7.85和7.84五大整數關口,按10月31日的數據計算,11月人民幣升值超過400個基點。而人民幣自匯改以來已累積升值3.45%。
但在名義匯率的表面數據之外,人民幣的真實有效匯率則不升反降。匯豐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最近一個月人民幣加速跑,反映的只是美元的“跌跌不休”,其它國際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要大于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換句話說,人民幣對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實際是在貶值,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商品在國際上競爭力更大了。”
人民幣真實匯率的不升反降,今年上半年已經有明顯表現,但更突出的反映是在央行發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報告顯示,三季度進口價格同比漲幅9.1%,出口價格漲幅4.7%,前者漲幅為后者漲幅兩倍。
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兩者的漲幅差距呈擴大趨勢,進口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1.0%、2.6%和9.1%,出口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0.8%、2.6%和4.7%,進口價格上升幅度在第三季度明顯加大。
社科院經濟所宏觀室主任袁鋼明認為,進口價格漲幅顯著超過出口價格漲幅,這種情況一般在貨幣貶值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也就是說,從真實有效匯率(REER)來看,人民幣在貶值。
央行行長助理易綱日前也表示,隨著貿易多元化和國際貨幣間匯率波動的加劇,看待人民幣幣值需要從“對美元匯率”轉向“有效匯率”,也就是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的視角。有效匯率是一種加權平均匯率,它以某個時間點為基期,統計該期間內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變動的加權平均值。有效匯率一般選擇外貿比重作為各種外幣的權數,通常被用于度量一個國家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央行行長周小川曾披露,匯改后人民幣參考的“一籃子貨幣”包含的幣種包括美元、歐元、日元、韓元、新加坡元、英鎊等11種貨幣,其依據為這些國家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與這些國家的雙邊貿易額總和占到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大約75%。
事實上,人民幣兌美元自去年7月匯改后一直保持著升值趨勢,但同時,今年以來貿易順差卻屢次創出歷史新高,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未能降低順差的增長,也未能阻止外匯儲備的激增。
目前各機構紛紛調低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巴黎百富勤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陳興動警告說,如果不能處理好由于經濟放緩造成的生產過剩問題,人民幣還將面臨貶值壓力。如果這樣,外貿順差持續高位徘徊的問題將持續存在。
易綱近日表示,如果美元貶值幅度較大,應該更加關注有效匯率,配合其他改革措施,逐步減小國際收支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屈宏斌也預測,如果美元持續保持弱勢,監管層在近期將有可能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速度加快一點。(禹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