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0日電 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各貿易伙伴之間的摩擦不斷。近年來,中國正在經歷著比以往更多的貿易摩擦和壁壘。就此,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呂博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時指出,外國政府限制進口中國廉價產品固然會影響中國的利益,但這種限制同時也損害了本國消費者的利益。
呂博表示,多年來,中國一直是遭受國外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也成為影響中國產品出口的障礙。而且,近年來,國外的貿易壁壘不斷翻新,正在從貨物貿易擴展到服務貿易,涉及到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等政策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但盡管摩擦不斷,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仍然很受歡迎,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可以說,中國出口的增長是在非但享受不到什么優惠待遇而且還遭受著各種壁壘和壓力的情況下實現的。
而正因如此,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限制措施雖然很多,且花樣不斷翻新,但實施起來難度很大,有些根本無法實行,即使實行了也注定不能長久。從長遠來看,只要中國產品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各種貿易保護措施和宣傳都擋不住消費者對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的需求。
呂博同時也說,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所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國內市場已經存在并延伸到國際市場的反應。所以,在解決貿易摩擦時,應當多一點自我反省。無論是中國政府,或是企業抑或行業協會,都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調整。目前,中國很多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自然容易造成市場混亂,一旦通過擴大出口釋放出來,就很有可能引起貿易摩擦。中國產品在國外遇到的技術性壁壘問題,毫無疑問存在不合理的成分,但很多產品檔次較低是客觀事實,有些產品也確實存在質量問題。只有不斷提高產品檔次,狠抓質量,才能有效維護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良好聲譽和地位,從而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的利益。(魯常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