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3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指出,2006年的國企改革,既是地方國企產權改革打破沉寂大力推進的一年,同時又是大型央企著力于調整重組、不斷提高效益的一年。這一年,壟斷行業改革依舊備受關注,其改革也依舊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國資委獲悉的最新數據表明:中央企業80%以上的資產集中在石油石化、電力等八大行業,承擔著幾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產;提供了全部的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發電量約占全國的55%;民航運輸周轉量約占全國的82%。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常修澤表示,國有經濟布局調整中埋伏著“兩條線”——壟斷性和競爭性行業的結構調整。其中,頗具爭議的壟斷性行業改革在今年國企改革中“有看頭”,同時也將持續是今后改革的看點。
而在常修澤看來,推動壟斷性行業改革,四個方面的條件缺一不可。首先要嚴格實行政企分開,這是壟斷性行業改革的基礎;其次是放寬準入,這是切入點。“準入”涵蓋兩個主體:不屬于該行業的國有資本可以進來;非公有資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入;再有是引入競爭,包括行業外競爭,比如鐵路可以與公路、航空、海運等競爭,這是內在機制;另外就是依法監管,這是壟斷行業改革的保障。比如電力行業,撤銷電力部后,政府通過電監會來實施監管。
國資委的目標是用幾年時間,在中央企業中形成80家~100家技術先進、結構合理、機制靈活、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以此完成國有經濟布局和戰略調整。也正因此,國資委組織完成了對8家央企的新一輪兼并重組,使中央企業由此前的165家降至161家;也正是在這一目標下,即將開始的2007年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大規模的調整重組,因而有人形象地稱2007年將是一個“重組年”。(苗俊杰 王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