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六日電(記者 李靜)首部中部藍皮書《二〇〇六年:中國中部地區發展報告》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中部藍皮書指出,中部六省在全國的經濟地位出現下降趨勢,該地區的對外開放度還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中部六省包括了河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中部藍皮書稱,在近幾年國家大開放政策和擴大內需的政策的影響和帶動下,中部地區呈現了快速發展的趨勢。但與其他經濟板塊相比,中部地區的相對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明顯落后,與東部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與西部的差距縮小,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呈現落后于西部的態勢。
藍皮書指出,中部六省二〇〇五年的GDP增長為百分之十五,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卻不能與環渤海地區(包括河北、山東、遼寧、北京和天津)的百分之二十二點七三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百分之三十五點二六相比較,也不及長江三角洲和西部地區。
中部藍皮書稱,六省之間的“行政壁壘”是制約中部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一是中部地區缺少有效的聯動機制,各自為政;二是中部地區產業結構趨同現象普遍,產業之間互補性不強,地區比較優勢難以發揮;三是中部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使得統一的區域市場難以建立。
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對記者指出,中部地區實現崛起的優勢十分明顯:中部地區位于中國經濟地理的腹地,居中獨厚;中部地區重要和稀有礦產資源的豐度優于東部,密度高于西部,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中部地區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科教實力強大,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薈萃;中部還是全國糧棉油生產基地,使傳統的重工業產生基地,能源工業、原材料工業、制造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具較大的優勢。
范恒山說,中部地區能否盡快崛起,主要還靠中部現實的努力。這需要各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而且需要各省通力合作,加強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