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手機資費:為何不能大幅下調?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闞凱力
全國不少地區的消費者感覺2006年的手機資費降了不少,自己終于得到了一些實惠。但是這還遠遠不夠,今年的手機資費還必須進一步大幅度降低。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移動運營商的利潤水平嚴重偏高。中國移動通信公司2005年的業務收入為2430億元,而其稅后凈利為535億元,高達22%。2006年,其利潤增長更快,僅僅在上半年六個月的1370億元收入中,稅后凈利竟然高達302億。相比之下,全世界電信運營商的利潤率沒有一個超過10%,而美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的利潤率僅為1%。如此駭人聽聞的超額利潤,只能說明中國移動資費的水平還是嚴重偏高,今后必須繼續大幅度降低。
其次,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信息產業部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移動運營商卻對其中的許多規定拒不執行。例如,手機到外地漫游幾乎沒有成本,運營商卻一直收取每分鐘二角的漫游費。為此,信息產業部早在2005年就規定手機漫游費屬于市場調節價,要求移動運營商降低乃至取消。但是迄今為止,除了個別地區以外,中國的移動運營商卻都拒不執行。
又例如,運營商為了發展新用戶,往往開設新的套餐和優惠,卻不準多年的老用戶享用,明顯是對老用戶的歧視。為此,信息產業部在2006年9月就宣布,從今年1月1日起,允許消費者在原有手機號碼不變的條件下更改套餐,并由運營商在12月1日前上報執行方案。但是,中國的移動運營商不但遲遲不報方案,而且不約而同地宣布“執行有困難”,明目張膽地拒不執行監管部門的規定。
第三,目前中國不同地區的手機資費相差懸殊。雖然許多地區近年來下降的幅度很大,但是在北京等大城市,盡管網絡設備的利用率遠遠高于全國,其成本也因此在全國最低,但是手機資費卻比全國大部分地區高出好幾倍。其原因就在于移動與聯通在這些地區形成了“雙寡頭”壟斷,串謀勾結,操縱市場價格,從根本上破壞了電信行業的有效競爭。
第四,隨著電信技術的發展,近年來電信成本已經有了超出想象的降低。例如,國際電信聯盟的研究報告就指出,橫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纜,在1996年每分鐘通話的傳輸成本就已經不到百分之一美分,即不到人民幣的0.8厘。正因為如此,所以西方許多國家的手機不但沒有漫游費,而且沒有長途費,手機資費在全國統一。
中國手機資費沒有降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體制。首先,近年中國的移動通信業一直維持著雙寡頭的壟斷格局。盡管小靈通的出現對它產生過一定的沖擊,但是其技術的本質缺陷和由固網運營商經營的體制使它不可能對移動通信業造成根本的威脅。第二,中國的電信運營商都是國有企業。因此,移動資費只要下降,就有一些部門神經緊張,大喊“國有資產流失”,生怕影響其“保值增值”,想方設法地利用各種行政和人事的手段予以制止。因此,雖然中國在90年代疾風暴雨的體制改革使中國的移動通信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中國的電信體制改革還遠遠沒有到位,有效競爭的局面還遠遠沒有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兩年來的通信技術又出現了一個根本性的飛躍。它們就是通過因特網打電話的網絡電話和作為因特網延伸的無線寬帶覆蓋(WiFi和WiMAX)。到2006年6月,全世界包括中國臺北地區在內的400多個城市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無線寬帶覆蓋,突出的例子就是一個多月前新加坡政府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向全民提供免費的無線寬帶覆蓋,像道路一樣作為政府提供的“第五基礎設施”。這樣,不但全體國民的寬帶上網免費了,而且在其上的網絡電話更使所有手機的通話免費。我們相信,隨著我國電信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這在中國也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預測:中國手機資費沒有降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體制。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