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全面開放后,拿到牌照的外資銀行迅速在國內幾個重點城市落子布局,伴隨著營業網點的建立,各種理財產品的廣告也撲面而來。“個人理財”日漸成為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那么對“個人理財”有著巨大需求的高端人士,面對中外資銀行爭相伸出的理財橄欖枝究竟會做何種選擇呢?影響他們做出選擇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近期全球老牌財經媒體《英國金融時報》的中文網站(FT中文網)對該網站中高端商務人士展開的理財需求郵件調查部分目前已經結束,最終結果顯示:雖然高收入人群看好國內的理財市場,有很強的理財意愿,但他們并不能充分利用理財工具,實現財富最大化,現有理財模式存在諸多問題。
高端人群不精于理財
高端人群對現有的理財產品不夠了解,對理財工具運用不夠充分是造成其不能實現財富最大化的關鍵因素。在國內高端理財市場上,以保值為目的的儲蓄和理財型保險一直是高收入群投入程度最高的品種,而對高風險和高收益并存的股票和基金投資程度則相對較低。這與國外高收入人群的投資策略相比有著很大的差別,他們更多地將資金投向能帶來高收益的股票市場和基金產品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一方面是國外的高端理財市場較國內發展得更為成熟,如針對貴賓客戶的私人銀行服務在高收入人群中已經頗為流行;另一方面則是國內高收入者雖然理財意愿很強,但卻苦于不知如何理財。“理財知識不足、理財工具運用不充分、專業投資理財服務利用度低,仍是高收入群體的主要理財特征。”FT中文網的分析師表示。另據FT中文網的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高收入者通過親戚朋友介紹了解理財信息的占到32%,通過銀行營業廳宣傳冊等了解相關理財知識的占到39%,這表明高收入人群的理財渠道并不十分豐富。
理財信心并不一定能夠帶來高回報的理財結果,這其中更需要投資人擁有良好的理財習慣和技巧。調查數據顯示:76%的高端人群會選擇將銀行存款作為自己的理財方式之一,其中他們月均收入的34%用于生活支出,32%被存入銀行,只有34%的資金被用于投資基金股票等其他一種或兩種投資理財方式。“近1/3的錢被存進銀行吃利息,這是國內高端理財市場的現狀,這一方面說明高收入人群擁有大量的閑置資金沒有被充分利用,理財市場的潛力巨大,為中外資銀行進軍理財市場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收入人群缺乏相應的理財技巧。”FT中文網的分析師如是說。
理財市場 品牌銀行盛宴
近期中外資銀行集中發力國內高端市場,正是看到了“高端人群理財市場的巨大需求”。作為了解理財產品的最直接通道之一,銀行能夠為高收入人士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那么哪些銀行和理財產品最能吸引高端人群的關注呢?哪些因素會影響到高收入者對銀行的選擇呢?毫無疑問,國內高端人群對外資銀行的認知和態度將左右外資銀行短期內能否在中國市場打開局面,而此次FT中文網針對其80萬會員展開調查,通過網上調研和電子郵件邀請兩種方式采集第一手數據,隨機抽樣數據進行分析,調查結果也將為中資及外資銀行帶來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備受關注的銀行滿意度的評估當中,近6成的高端人士對銀行服務感到基本滿意,其中外資銀行的客戶滿意度略高于中資銀行,差距不大。絕大多數高端人士同時也認為,無論是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都還沒有達到讓用戶極其滿意的程度,實際上都還可以做得更好。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