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郊,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桃王”名叫楊遂勝,這位農民企業家,現在已擁有總資產三千五百多萬,而他的起家,是從一棵桃樹開始的。
八十年代中期,楊遂勝從中學回到家鄉,當時這位農村青年,與許多青年一樣,也曾一度想過“走出去”。他最先想過當兵,可因為名額有限而作罷。后來又想過到沿海去闖蕩,可家里缺少勞力又有老人孩子,也沒有成行,最后這位青年頭腦冷靜下來,開始在自己家門口尋找出路。由于家鄉位于漢水之濱,土質大部分屬于沙土,而且荒山荒灘居多,于是利用這些土質和地形,這位青年農民先是摸索種西瓜、花生等經濟作物,但收效不明顯,后又嘗試種植葡萄、蓋大棚栽草莓,效果仍不明顯,但是通過對種植的摸索,逐漸對林果種植產生了濃厚興趣,并開始鉆研林果栽培嫁接知識。
一次,他與他的父親在家拉閑話,父親說:自己家院子里的一棵桃樹,是本地的一個優良品種,現在快死了,要是死了可真是讓人心痛。聽了父親的話,這位勤于思索的后生想:是呀,自己院子里的那棵桃樹,每年結出的果實確實很大很甜呀,現在國家支持發家致富,這種大仙桃拿到市場上去,肯定大受歡迎的,何不嘗試著把這種桃子嫁接出來發展成產業呢?這一“靈感”的閃現,讓這位青年頓時興奮起來。由于自己不太懂種桃技術,又不懂嫁接知識,楊遂勝迅速到書店買回了一大堆相關書籍,開始一門心思地“啃”起來。
之后,他利用從書本上學來的新知識,開始從他家那棵“大仙桃”樹上取枝,嘗試著嫁接起來,沒想到,當年還真的成活了十二棵樹苗,他興奮異常,像照看孩子一樣精心養護著這些幼苗,待這些“孩子”兩年后掛果時,果然結出了很大的桃子。果實一成熟,由于味美、個大,不等拿到市場上就被上門的商販搶購一空。
首戰告捷讓楊遂勝信心大增,他一下承包了30畝荒灘,開始從這些大仙桃樹上大量取枝進行育苗栽培,擴大種植面積。在一邊“繁衍”這些優質品種的同時,他又先后找到本地和華中農業大學科研所的果樹專家多次請教,對桃樹再度進行改良,最終使這棵桃樹的“后代”果實越長越大,品質越長越優(在楊遂勝的這些桃樹上,最大的桃子曾經達到過一斤二兩一個,目前普通桃每個也在六兩上下)。經華中農業大學十二位專家教授鑒定,一致認定楊遂勝嫁接的這些大仙桃屬于湖北不可多得的中早熟優質桃品種,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從此,楊遂勝更加堅定了發展水果產業的信心。他多方籌集資金,又一次性買斷了附近300畝荒灘,開始大面積種植大仙桃。一通百通,在種植桃子的基礎上,到90年代中后期,又開始擴展培植優質梨產業。2000年以后,正式成立了果品有限公司。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單靠自己種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他又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反哺周圍農民。在市總商會的引導下,他先成立了一個以發展果品業為主的基層商會,吸收周圍農戶為會員,然后免費培訓這些“會員”農戶,并為“會員”們提供他培植的果樹苗,發動大家都來種植他的這種桃樹,然后再全部回收會員農戶的果品。這一招實際是把會員農戶間接變成了自己果品公司的“員工”,讓這些員工們為自己生產果品,他自己則一心一意開發市場。如此以來,不僅農戶們得到了實惠,楊遂勝也從農戶那里得到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走出了一條典型的“公司+協會+農戶”的道路。目前這位農民企業家通過林果這一產業,一共網絡了一萬八千余戶農戶,輻射果業種植面積達8.56萬余畝,多年來已讓560多戶昔日的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成了名副其實的科技致富帶頭人。2005年5月,由于他對當地農村經濟的巨大貢獻,楊遂勝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到北京光榮出席了全國勞模表彰大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一棵桃樹成就一個千萬富翁,這不是神話,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真人真事。假設一下,如果當初那棵桃樹就長在你家的院子里,你會怎么樣呢?其實,我們每個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棵這樣的“樹”,只是你還沒有發現罷了。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張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