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各地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問政“針尖對麥芒”,一些官員講客套話時常常被毫不留情地打斷,代表、委員越來越力求能真正解決問題。
在南京,江蘇省政協委員孫達華直斥電信部門向固定電話用戶收取月租費是十足的“霸王條款”;在重慶,市政協委員雷亨順當場打斷一名官員的“客套話”:“請回答問題直接一些!就說對這個情況了不了解,怎么辦就行了。”在廣州,參加市人代會的六位代表就該市部分建筑企業重復交納項目勞保金的問題,向市建委展開詢問,市建委有關部門負責人答非所問,用了大半個小時解釋“社保資金如何使用”,楊錦鏈等代表搶白:“我們不是向你學習社保資金如何使用的!你就重復收費這個問題來講一講好不好?”這些年來,我們的政治生活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類似的新氣象,越來越多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直言問政,切實擔當起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權力。
現在,已有人大會上代表們否決地方法院工作報告的消息。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點一滴地高調問政,這說明,我們正在令人欣喜地完成法律從紙上落實到現實的過程,完成民主制度從紙上的法律條文逐步演變成日常的、活生生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的過程。
我們的憲法和法律已經從根本的制度上確定了民主的框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監督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權力,這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但在履職過程中,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及各種主客觀因素,有些代表和委員仍然沒有理清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甚至少數代表和委員把這種責任和義務當成了一種榮譽,而忽略了對政府部門及其官員的監督權。
事實上,只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政府官員敢于在會場里“針尖對麥芒”,圍繞民生等各種社會難題充分爭論,會場外的老百姓才能享受到權力受監督、有制約所帶來的利益,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民主機制才能得到落實;進而,我們的社會才會日漸一日地穩步走向和諧之途。
哲學上有一個經典的命題:完美即死亡。在我們的社會政治生活中,這個命題同樣成立。社會生活中總是不斷涌現出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沒有矛盾和問題也就沒有社會進步的動力。因此,代表和委員就應該始終牢牢抓住矛盾和問題,并為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同樣,政府工作的改進與完善也需要強有力的監督,其中來自代表與委員的監督,也需要成為最重要、最直接、最有力的一部分。表面上的一團和氣決不是真正的和諧,正視矛盾、討論矛盾、解決矛盾,在矛盾沖突、運動和解決中不斷進步,才會有真正的和諧。
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鐘南山非!案哒{”地問道:“藥監局的領導來了沒有?我要問問他們這是怎么回事!碑斨掖亿s來的國家藥監局副局長的面,鐘南山院士舉例說:“一個‘羅紅霉素’,品種就達40多種。我當了45年的大夫,在查房時也幾乎看不懂!彼|問:“這些所謂‘新藥’五花八門,我就想不明白,這些批號都是怎么拿到的?這些問題到底誰來把關?”人大、政協都是各類杰出人才輩出的地方,代表、委員是不是心憂天下,敢作敢為,緊緊咬住問題不放松,國家和人民可都正在看著你。
。▉碓矗盒戮﹫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