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電 題:吳敬璉給記者“挑刺”
中新社記者 魏晞
政協委員吳敬璉五日下午參加政協經濟界小組討論。會前,面對媒體諸多“無厘頭”的提問,連日里和顏悅色的吳老終于忍不住從中“挑刺”,話語間也為網上一些不實傳言正本清源。
有記者問吳老,“您說過中國股市是Casino(賭場)……”
話未說完,吳敬璉即打斷:我已經糾正過了,當時說的并非“中國股市是Casino”,而是“當年股市是沒有規矩的賭場”。
這位記者不甘心繼續追問,那“賭場說”和滬深股市最近大幅波動有關系么,會不會崩盤?
吳敬璉的回答更加干脆:二00一年的說法,和最近股市會不會崩盤有什么關系?
另一記者隨即轉換話題問,“您對現在物價高低怎么看”?
吳敬璉笑答:現在通貨膨脹率偏高,但什么叫物價高、物價低我就不太懂。他反問記者,“一石谷和一斤米哪個物價高?”吳老的意思,顯然記者用詞不太準確。
又有記者問及社保問題:“行政管理機關和社;鸸芾頇C關合二為一,這是體制上的一個漏洞嗎?”
吳敬璉再次“挑刺”:“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已經明確規定了,社保基金的行政管理和基金運營要分開。我不知道你是國內記者還是國外記者。如果你是國內的記者,應該知道十四屆三中全會有這個決定的。”
吳敬璉很少對媒體不留情面。印象里,這位涉獵甚寬的學者常以師長面貌出現,即便是不斷重復的同一個問題,他也細心思量,耐心答問。
這次吳敬璉忍不住挑記者的“刺”,恐怕也得從媒體自身找原因。
用詞不當,斷章取義,張冠李戴,媒體的許多“小疏忽”不僅常使說話者深陷責難漩渦,更引起諸多不必要的誤會。在這個言論以寬帶速度傳播的時代,記者筆下字句的不謹慎,往往產生群體性的誤讀和錯解,再經以訛傳訛,后果實在難以收回。
兩會期間,常見數以幾十計的記者追隨者“吳市場”、“林旋風”,一來明星經濟學家的新聞效應確為市場所需,二來公眾亦對此類資深學者研究功力寄予厚望,但其中,記者亦須回身自問:積累是否到家,問題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