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會炒權證了,我還要告訴我親戚朋友權證不能碰。”昨日,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一家證券部門口,炒機場權證賠了22萬元的陳先生黯然神傷地告訴記者。陳先生的股票賬戶存有近70萬份已經到期但毫無價值的機場權證。3月1日,當陳先生像往常一樣去營業部看機場權證行情時,才發現已經停止交易了。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他賬戶里機場權證價值近乎為零,行權日即將到來,但他行權會導致更大損失。
“我當時驚呆了,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因為工廠不景氣,50歲的陳先生去年年初領到近15萬元的補償款后下崗在家,經常和幾位鄰居一起到附近的證券營業部開始專職炒股票。
只有初中文化的陳先生在去年的大牛市小有斬獲,賺了五六萬元,“比上班賺的還多”。但在去年底看到有股友炒權證賺了不少錢,就開始進入權證市場。“沒有漲跌限制,可以一天之內多次來回炒,多好啊,肯定賺錢快。”他說他當時就那么想的。
陳先生的確在權證上賺過錢,在今年1月初買馬鋼權證,2天就賺了3萬多元。但最致命的事終于發生了,當他看到別的權證的價格越來越高的時候,他選擇了價格便宜的機場權證。“我1月下旬第一次6毛多買10萬份,然后它開始一點一點往下跌,我就不斷補倉,最后我賬戶上的22萬元全買了這個權證。”不服輸的陳先生交易越來越頻繁,隨著價格的下跌,他手中權證的數量也多了起來,在2月28日,他把自己賬戶的權證量做成69萬份,自我感覺不錯的他還期待著第二天翻盤呢。可是3月1日,鑒于即將到期,該權證已經停止交易,陳先生的辛苦錢化為烏有。
投資者風險意識淡薄
陳先生投資權證失敗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像陳先生這樣的個人投資者在權證市場上處于絕對弱勢,是導致投資悲劇的根源。首先,其缺少必要的專業知識,甚至對什么是權證以及權證價值分析的基本方法都不懂,顯然,投資權證比投資股票要學更多的專業知識和交易技巧。其次,其認識片面,對權證風險認識不夠。權證的不設漲跌限制和T+0交易是雙刃劍,不但增加了獲利機會,也加大了投資風險。另外,權證有到期日,屆時如無行權價值則就成為廢紙。
根據交易所規定,初次進行權證交易的投資者必須簽署風險揭示書,但一般投資者多未仔細閱讀,對其中內容的具體含義并不熟知,只是流于形式,建議證券經營機構發放權證知識的小冊子,并有專人負責向投資者答疑問題。
過度投機監管不力
從去年寶鋼權證被暴炒,到最近機場權證的黯然退場,作為近年的創新產品,權證市場被過分炒作甚至操縱是不爭的事實,有關部門監管不力是重要原因。
如果首發的寶鋼權證出現問題是情有可原的話,那么,同樣的問題在機場權證上再次重演就是匪夷所思了。
機場權證在行將停止交易的2月26日,最高價竟然高達0.65元,收報0.44元,換手率還竟然高達500%多,實在是天方夜譚(機場認沽行權價是13.6元,而此時該股票價格比其高出近1倍)。和寶鋼權證一樣,在最后關頭,很明顯的沒有任何行權價值的權證還像這樣高價交易,已經不是博傻而是傻博了。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0.015元顯然也高得離譜,應為最小交易單位0.001元,沒有購買者才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如此權證交易,真讓人貽笑大方,嚴重損害了內地證券市場的形象。只有將市場操縱者繩之以法,才不會鬧劇重演。業內人士分析,對權證創設和注銷的監管需要進一步加強,應嚴懲操作市場的違規機構,有關部門應該對交易異常情況進行即時跟蹤。
我們不知道,如果權證蛻變成賭徒的道具,那究竟是誰的悲哀?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應該再成為一句空話和套話,尤其是在開發權證這樣的新的交易產品后,加強監管和規范市場參與者更為重要。投資失利的陳先生顯然不能坦然面對家人,但是,作為監管部門和經營機構,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讓陳先生這樣的悲劇少一些。(馬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