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9日電 看上去沒有外交部長李肇星面對中外記者時的談笑風生,但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7日下午的記者會同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傳媒人。美國《僑報》發表社論稱,高速增長的中國本身就很引人關注,何況總理溫家寶兩天前還宣布政府把今年的增長目標定為8%。
社論稱,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為提高經濟增長速度而殫精竭慮之時,中國卻在連續四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的背景下“主動減速”,這個新目標的確令人意外——在國內,就有學者提出要實現新一輪的社會改革仍必須依賴高速的經濟增長;在國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雖然需要更完善的市場體系,但增長速度的快慢對世界也有影響。
面對外界爭論,馬凱藉助中外記者會回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調控的提問,也巧妙地預留了某些空間:“即便是8%的經濟發展也不是一個低速度,比世界平均增長速度要高出許多。同時,這也是一個預期目標,在執行過程中還可以調整”。
在溫家寶施政報告發表后,中外輿論都發現了中南海將官方經濟目標的順序從“又快又好”調整為“又好又快”,潛臺詞自然是:去年不夠好,今年不必快。
而馬凱的表態也幾乎就是近來中國官方對經濟走勢研判的標準句式:去年經濟增長速度總體是正常的,但是喜中也有憂,主要是經濟增長付出的代價過大。如果經濟增長方式不轉變,結構不優化,過度消耗資源的狀況不改變,中國經濟走不好,也走不遠。所以希望經濟增長速度更適中一些,好中求快,保持平穩,避免大起大落。
但對于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國家來說,政府計劃與市場選擇的博弈關系自從26年前啟動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地消解、反彈、再消解,目前政府由“運動員”向“裁判員”轉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對于政府來說,更多地關注于持續的資源供給、公平的機會、更低的成本、合理的分配、開放的體系遠比經濟增長速度的快與慢來得重要。換言之,政府應重視社會管理遠多于市場管理、應重視公共投入遠多于市場投入——溫家寶在施政報告中大篇幅宣示的農村教育全免費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那些具體措施,全面地反映出科學發展的官方思路與決策,這是值得贊賞的巨大轉變。
輿論普遍認可,中國當下正在創造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增長之一。然而可以看出,中南海已開始努力相對平穩地建構世界范圍內最多人口國家的社會轉型:在經濟發展的趨勢下,農村發展嚴重落后的局面正在盡快得到改善,城市就業嚴重不足的問題正在持續得到解決,資源能源嚴重浪費的結構正在及時得到調整,政府職能嚴重畸形的現象正在逐步得到消除……否則,科學的發展決策也只能是紙面上的想像力而已。
文章認為,今天,站在世界聚光燈下的中國增長傳奇看來并未使中南海過于樂觀,政府總理已注意到國內地方利益與中央目標的不協調。馬凱在記者會上便公開暗示8%是“考慮到現在的GDP指標是導向性、預期性的,為了給社會各界特別是各省區市各級政府一個明確導向”,他更進一步提醒“不要把工作精力放在追求速度上,而要放在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結構、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上來,避免盲目攀比速度和層層加碼”。
中國正在一個歷史性的經濟總量高度上尋找轉型的支點。盡管轉變增長方式和調整結構并非容易之事,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種以為宏觀調控就是物價調控、檢驗宏觀調控成效就是物價高低而論的觀點將是錯誤的。調控之劍應該指向產業,指向微觀,如單純地以數理邏輯去預測和評判中國經濟走勢而忽略了中國仍有八億農民的現實國情,那將是危險的。對中國政府如何確定今年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施政目標,最好的解讀其實在溫家寶兩會前夕發表那篇縱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章時就有了。
該報相信,在一個更宏大的歷史視野中,中國經濟從總量增長向結構轉型的現代化進程,應會有一個很明確的時間轉折點。如果有的話,看來就是今年了,標志便是“又好又快”。如果兩者不可兼得,那就必須“不求快,但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