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雖然不如戀愛那么浪漫,結婚是亂中理序的繁復工程,物質生活合二為一,首先要面對的實際問題就是夫妻二人財產收入的合理安排,這是婚姻和諧的基礎也是家庭財富積累發展的必由開端。而合中有分地規劃、層次分明地投資、先急后緩地保險可以為新婚生活錦上添花,讓以后的生活更加輕松美好。
合中有分規劃有度
結婚后,理財就成為夫妻雙方的共同責任,是否將收入放在一起,還是完全AA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選擇。不過理財方式沒有對錯,適合自己家庭的就是好方法。AA制的家庭,夫妻各自非常獨立,在經濟上追求自由,而放在一起的家庭對于個人來說就可能自由不夠,花錢需兩人拍板,但是整體規劃性較強。
對于新婚夫婦來說,兩人的收入還是放在一起更好,這樣能在規劃上更有整體性和系統性。結婚后有許多理財目標有待實現,如養育子女、購買住房、添置家用設備等,這許多大項目的投資消費,需要夫妻兩人齊心協力。還須留一部分備用金,應付預料之外的事情。
在經濟自由上,可以給對方一定的自主權,各自從共同資金中領取一部分零用錢,以備不時之需。有心者,說不定還會在過節或生日時留給對方驚喜。
而在共同資金的管理上,設立記賬本是一種科學的理財方法,通過記賬,可以方便地掌握每月的財務收支情況,對家庭收支心中有數。開始幾個月非常重要,小家庭根據這些數據進行資金調度和調整。如果不高興書寫,可以安裝家庭財務軟件,輸入數據后,還能得到分析與建議,這能促使新婚夫婦不斷提高自身投資理財水平,使家庭的財富積累得更快,家庭消費更健康。
結婚買房先低后高
家庭理財首當其沖就是結婚買房,買房是一項長遠規劃,不可能一蹴而就。房型、價位都不如量入為出來得重要,新婚夫婦可以先買二手房或小房型,等到經濟更上層樓時再以小換大、以舊易新。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買房時不單單要基于二人生活方式。考慮日后孩子的房間、同住老人的房間,100平方米左右的兩房或三房為佳。
不過新房還需在交通便利上多加考慮,最好能夠兼顧雙方上班地點,畢竟交通費用也是一筆大消費,還能節約時間成本。如果同時與男女雙方父母住房距離適宜就更好了,年輕夫婦強調相對獨立的同時,還要肩負家庭責任,選擇住房應距離父母較近,方便照顧。
現在,各家銀行在買房付款上給消費者不少選擇余地。買房時可根據收入、現金、存款、理財產品等情況,選擇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每月還款應控制在月收入的20%至30%,不宜承擔太大還款壓力。
分層打理夫婦收入
有了住房,就該關注家庭理財了。家庭的理財應該乘早做起,財產如何投資該根據需求分層打理、分散投資。大家對“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話已耳熟能詳,把家庭投資分為幾份,分別投入不同期限、不同風險的投資品種是一種好習慣,可以分散理財風險。短期的產品應考慮流動性較多,中長期則應考慮風險和收益。比如美元投資品的年收益最少要減去5%到6%左右,用于抵消一年內可能生成的本幣升值虧損。另外,還需要結合考慮未來一段時間后的市場利率走勢。
在收益和風險的選擇上,首先需要考慮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偏好是風險厭惡型的,可以將資金的一半甚至2/3投入保本類型的產品,比如銀行理財產品中的保本、保收益產品,或者保本基金、債券基金等,這些產品本金有保障、收益穩定、掛鉤市場風險較低。另一部分錢可以投資中等風險的產品,比如一些不能保本、浮動收益的產品,不過要考慮當時這些產品投資的市場是否正處于上升期間。如果風險偏好是喜歡風險的,那么可以抽出一部分錢投入股票、外匯、期貨等市場。
不過鑒于小家庭才剛剛成立,可能意想不到的用錢之處頗多,那么可以保守一點,在風險產品的投資上可以逐年加分量。并且,新婚夫婦理財先期需購買的東西較多,因此短期投資,尤其是那些兼顧流動性和收益的產品就尤為適合了。
家庭保險分輕重緩急
結婚后買保險最顯著的變化是角色的轉變。結婚前,作為子女更多是為父母買養老保險,或者作為獨立的個體為自己買健康、意外險較多。結婚之后,需求的重心將轉向小家庭內部聯系在一起的健康、財產的保險需求,還有未來小寶寶的保險。
不過,新家庭投保需量力而行。時下保險公司喜歡針對家庭整體情況做系列產品推薦,如果夫妻各自購買壽險可能就需幾十萬元消費,再加意外險、重疾險等50萬元也不罕見。新婚家庭已有大量房貸,太多的保險消費就有可能打破家庭財務規劃,該添置的東西無從添置,甚至影響正常的消費,從而造成捉襟見肘的窘境。專家建議,保險產品應從最急迫的買起,新婚夫婦首先應防范健康和意外造成的大量醫治費用損失,買保險時首要考慮如何規避健康和意外事故導致的醫療就診,其次才是死亡和家庭財產風險。當然,對于比較富足的家庭,在基本保險已購買的基礎上添加一部分養老等保險,可以讓理財與保險同步,省心省力。
在購買保險的過程中,專家提醒在購買夫妻連體保險時需看清“同時”條款,有些保險產品的條款相當苛刻,在發生意外的時限上要求夫妻二人“同時”發生意外,才能獲賠。所以購買時不能只圖便宜,而忽略是否實用。(張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