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統計,目前內地證券市場個人投資者A、B股及基金開戶總數已超過1億戶,一舉超過美國7600萬戶的股民數量,并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10萬戶以上的速度增長。這也讓很多人都驚呼全民炒股時代即將來臨。
不經意間,資本市場迸發出的激情也照耀到了象牙塔下的莘莘學子們。不知何時,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象牙塔下學子們的身影也頻現其中。對于他們的參與,各界褒貶不一,稱“不務正業”的有之,稱“培養金融意識”的亦有之。這不禁讓人們想起10年前計算機剛剛流行的時候,大學生攢機打游戲一度被人們指責。然而,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后的第一份工作卻大多拜計算機所賜。
這一次,會不會催生出中國的“巴菲特”?
學生炒股:青春沒有底稿
“別理我,我炒股呢!”在某知名大學自習室里,文科類大三學生小張一語驚四座。
“這沒什么使人驚訝的,只要有一臺能上網的電腦,一部能打出去的電話,我就可以實現我的致富夢了!痹谂c記者的交談中,小張話里話外全是“致富夢想”。
無論從實際年齡還是股齡來看,小張都處于不太成熟的年齡。但是,如果你坐在他邊上和他一起看某只股票的線圖,你會驚訝地發現他連這只股票有沒有莊家、莊家什么時候會出貨都知道。
當被記者問到他目前正在關注哪幾只股票時,小張反問記者:“你知道水皮、巴菲特看好哪幾只股票嗎?對了,他們從來不說。因為怕他們的觀點造成市場的某些傾向,我向來自詡‘少年巴菲特’,所以我不能向媒體透露我的倉里都有什么‘寶貝’!
小張頗為自豪地透露了他炒股的業績:18歲開始炒股,“第一桶金”是父母給的大一整個學期的學費4200元人民幣;19歲趕上了熊市的“尾巴”,將一年積累下來的6000元“燒”到400元;20歲時由于追趕藍籌股,在“二八效應”作用下成功賺出大三、大四兩個學年的學費;21歲時(也就是目前),正在為畢業后的自主創業積累更多的“物質基礎”。
“炒股是證明自己是否有投資頭腦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毙埍硎荆骸拔冶梢曌x死書的同輩,當然,我更鄙視失敗后站不起來的股民。”
據統計,中國有1400萬在校大學生。這其中到底有多少人屬于1億股民的隊伍呢?雖然沒人能給出精確答案,但保守估計,大學生股民大軍的隊伍有數十萬之多。但是,和校園外的氣氛一樣,炒股熱席卷了大江南北的高校。南到海南,北到內蒙古,東到黑龍江,西到西藏,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資本熱地,炒股似乎已經成為如今大學生的又一門必修課。
操盤手:不要像散戶一樣盯盤
私募基金經理吳國平也是在大學生時代就開始炒股。
“大學生炒股需要想明白目的是什么,是想在這行業里發展,還是想賺一筆就跑?我不建議大學生炒股的理想只是賺點錢。畢竟這點錢和之后畢業后中長期賺的錢比一下能有多少呢?現在學到的東西對未來的益處,和花費很多時間去賺點錢是沒法比的,不要因小失大。”吳國平表示。
他建議大學生炒股需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畢竟股市的水很深。“股市是很復雜的,大學生應該多看這方面的書籍。知識畢竟是前提,然后結合實踐才能得到最多收獲!
“不要在股市上花太多時間,最好做中長線,可以研究技術圖,但要結合自身對未來的設計考慮!
“同時大學生炒股應該有風險意識!眳菄秸f,“有人拿學費去炒股,這就像貸款炒股一樣是一個賭博。畢竟大學生經濟來源于父母,炒股不要太盲目。需要用中性的心態去對待它,不要過度沉迷!
吳國平曾經在學生時代幫助過同學炒股,但他坦言這樣壓力和風險太大。“出了社會才是關鍵,學生時代炒股只是牛刀小試!彼詈罂偨Y道。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