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趙丹陽與深國投合作發布第一只陽光私募產品以來,私募基金在國內漸漸成熟,近期更是風生水起,但把目光集中到私募陣營內部時,卻發現是冰火兩重天。業績好的產品受到市場的追捧,投資者趨之若鶩;排名靠后的基金,管理人壓力極大,甚至面臨清盤的危險。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最近的研究成果發現,選擇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出身的私募管理人,投資人的勝算會更大。
“民間”基金經理表現最一般
好買將私募基金經理的出身劃分為公募、券商和民間三類,分別代表以前主要的從業經歷。為了檢驗私募基金經理在牛熊市中把握市場的能力。在時間期上,選取至少跑滿12個月的產品。統計發現,在私募陣營內部,公募基金出身的基金經理明顯優于券商以及民間出身的基金經理。
在近12月的收益率比較中,近12月有64.71%的公募出身的基金經理獲得正收益,在券商出身的基金經理中,這個比例為40%,而在民間人士中,這個比例與券商基本相當,為38.89%。除了收益,加上了風險因素比較可發現,從公募基金出身者,其產品中有45%落在低風險高收益區域,券商中只有40%,民間只有26%。
當然,公募出身的基金經理,只是成功的概率更大而已,失意人同樣存在,而券商和民間也不乏精英人士,如朱雀、金中和、新價值等。例如,管理人來自廣州的新價值2期,今年來收益率已經超過了100%,大幅領先指數和其他公私募產品。
大牌“明星”表現超然
好買根據在基金公司曾擔任投資方面高級職務,在轉投私募后旗下至少有運行滿一年的產品的條件,選出了8位管理人,分別是:呂俊、肖華、江暉、王貴文、石波、徐大成、趙軍、梁文濤。
回顧過去的18個月的時間,市場經歷了從深度下跌到反彈的過山車似的行情。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出身者在近6月、近12月及近18月的表現均略高于公募出身的基金經理的整體業績,也高于私募平均水平。
雖然業績本身并不能預測未來,但在公募時持續一致的好業績,至少證明了這些基金經理在公募時是具備優秀的投研能力的。轉投私募后,不論在領導投研團隊,還是在管理基金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先天優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