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遭遇全球性難題
低碳經濟在全球遭遇的困難是多方面的,在中國遇到的難題尤其具有代表性。中國的資源條件可以簡要概括為:“富煤、少氣、缺油”,這也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據統計,目前中國的電力中,水電占比只有20%左右,火電占比達77%以上,“高碳”占絕對的統治地位。
而能源技術的落后也成為制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障礙。蘇偉透露,“中國的能源技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后的,無論是開采、轉換還是應用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實施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盡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但實際情況與之相去甚遠,中國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據估計,以2006年的GDP計算,中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年需資金250億美元。這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不能承受之重”。
低碳經濟在中國所遭遇的挫折并不是特例,從全球來看,低碳經濟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
7月2日,法國政府計劃邀請專家小組制定征收碳稅方案,并計劃2011年開始實施,比原計劃晚了一年。而碳稅新政早在2007年就已提出。
美國布什政府曾提出要在未來20年內讓美國人開上氫燃料電池動力汽車,日本的豐田、本田也在研究氫燃料汽車。但動輒上億美元的研究經費,卻無法降低氫能源的成本,致使其市場化夭折。
除了技術上的制約,低碳經濟還面臨著政策和法律上缺乏有力保障的困境。“目前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有約束力的文件,大家都尊重它,但是還沒有真正遵守它。氣候變化問題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談判,真正形成一個法律文件之后,對于推動低碳經濟才有實質性的、法律性的約束,現在還做不到這一點。”李俊峰說。
哥本哈根會議將出低碳新政
針對如何在困難中繼續推動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員會主席沃爾夫岡·帕爾茨也在論壇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建設一個沒有補貼的開放型的市場,要實現能源市場的完全自由化和可持續能源的獨立自主性,同時也要改善社會環境的相關條件,并且對各地區的風能、太陽能、水電、生物能源等進行整合和立法。
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步伐快慢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國家間的合作。“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只是一個國家的事,一個地區的事,而是全球、全人類共同的事業,因此應加強低碳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打破低碳領域的技術轉讓壁壘、貿易壁壘。”毛如柏說。
今年12月,第15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將在哥本哈根召開,將就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氣候變化問題做出抉擇。這將對各國能源政策的出臺產生巨大影響。6月5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暨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認為,中國將積極參與談判,全力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我們希望在12月份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上能達成實際的承諾,也希望各方能夠承諾變為現實行動。”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歐達夢如此期許。
李俊峰也對哥本哈根會議充滿期待,“哥本哈根會議重點是對減緩、適應氣候轉讓做出具體的安排。我們期待著哥本哈根會議能夠實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最終目標,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我們必須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采取新政,來更好的應對氣侯變化。”李少義在論壇上說。 (周海濱 吳春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