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上,上述人員中董事馬堅和副總林錫彬歷史上減持都較為頻繁。而董事?∶鞅M管這次并沒有減持,但是之前同樣曾多次減持。
當記者問到上市公司多名高管頻繁減持,是否考慮過會對投資者產生消極的影響時。證券代表孫煒表示,高管減持多是由于對資產的安排,而且減持是高管個人的行為,公司沒有義務去解釋。他還認為,投資者對高管減持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在股東會上高管們可以去與投資者交流。
同時,記者注意到,6月30日農產品發布了業績快報,而6月的最后一筆高管減持則是在19日,正符合了高管在業績快報發出前10日內不能減持的規定。而農產品預約披露半年報的日期是8月12日,由于半年報發出30日前不能減持,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在7月12日之前,農產品高管減持的欲望仍然比較強烈。
是否不符股權激勵目標?
不止是農產品,6月,七喜控股、美欣達、新嘉聯等上市公司的高管相繼減持本公司股票,再次使高管減持和股權激勵成為熱點話題。
針對目前高管解禁后,頻繁出售股權激勵所獲的股票的行為,記者采訪到一名專家表示,雖然這是高管個人行為,只要符合有關規定就無可非議。但是,這也表現出中國資本市場上股權激勵更像一種福利,也缺乏長期的激勵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改變這種情況最重要的還是股權激勵觀念的根本性轉變。股權激勵制度設計要把高管的利益和企業的長期發展聯系在一起,不能鼓勵高拋低吸的短期行為,而是要鼓勵高管通過長期持有和股票分紅的形式來獲得收益。
同時為了避免對二級市場的沖擊,也有人建議或對退出機制的約束做靈活性變通,比如退出后以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回售給公司或者回售給股東。(記者 孫潔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