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鋼鐵業資深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很多縣鄉鎮,鋼鐵及相關配套產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是經濟發展、GDP增長、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對于當地商業銀行來說,鋼鐵企業貸款是其主要業務之一,因而讓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停止向地方鋼企輸血,無異于是自戕之舉。”
另一方面,今年4、5月間,一年一度的鐵礦石談判已經進入收官階段,但力拓卻以“中國買家的需求依然很強勁”的事實依據來抗拒中鋼協等談判代表的降價要求。而《限產令》客觀上增加了中方參與談判人員手中的籌碼。
由于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企穩階段,而企穩經濟的最主要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鋼鐵產能需求增加致使不少鋼鐵企業通過現貨市場從力拓等公司購買鐵礦石。此外,大量鐵礦石貿易商對于中鋼協談判勝利缺乏信心,判斷鐵礦石價格可能繼續上漲,導致投機性需求進一步加大。
一位熟悉力拓談判路數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力拓的如意算盤,就是‘以時間換價格’,如果全球經濟逐步回暖,不要說中鋼協降價的目的難以實現,繼續漲價的可能性都存在,這也是國內眾多鐵礦石進口商押的寶。”
誰會主導未來的定價體制
不過,記者在對多位鋼鐵業人士的采訪中了解到,對于中國鋼鐵業來說,漲價雖然可惡但并不可怕。真正會對中國鋼鐵業產生深遠影響的是力拓等公司正在謀劃對于鐵礦石定價體系的改革。
目前的定價體制下,在全球范圍鐵礦石生產商主要有三家: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而全球主要鋼鐵生產商有這樣幾家:安賽樂米塔爾、新日鐵、寶鋼、浦項制鐵。這幾大巨頭在未來的談判角力將決定傳統的定價體制是否會被打破。
值得注意的,近年來,包括力拓在內的一些世界大型鐵礦石生產商紛紛提出各種改變目前定價體制的想法。去年3月份,力拓集團鐵礦石公司首席執行官沃爾什就曾暗示:“定價體制會改變,但會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
然而,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去年年底在鐵礦石談判之前,力拓曾向中鋼協有關人士提及未來鐵礦石談判應該“參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定價體制,被中鋼協斷然拒絕。
今年7月29日,必和必拓聲稱與部分客戶達成采用混合的年度定價方式,所謂的混合定價是參考季度定價、現貨價格、指數定價的一個綜合定價方式。由于受到期貨炒家推波助瀾,指數定價是價格中最大的變數。
近些年來,有關是否應該在國內建立鋼材期貨成為一個議題,贊成者的理由是,中國作為鋼鐵消費大國應該擁有自己的定價體系,與倫敦金屬交易所來抗衡,代表人物是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正是在他和相關人士的積極推動下,今年3月末,鋼材期貨正式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線材和螺紋鋼成為主要品種。
然而,中國鋼鐵界對于鋼材期貨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國貿易促進會冶金分會會長、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謝企華曾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鋼鐵企業根本沒有心思關心鋼材期貨的問題,把自己的主業做好已經很不容易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