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劉尚希提出,現在應做兩個方面的風險權衡。一方面是經濟社會領域的公共風險與政府財政風險的權衡。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擴大政府財政風險化解經濟社會運行中的公共風險,使經濟穩定、社會穩定。要明確政府財政承擔風險的能力,今年財政壓力極大,估計預算赤字難以打住,今年擴大,按照慣性,明年可能更大。
另一方面是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的權衡。現在化解了短期風險,很可能造成長期風險的積聚和積累。劉尚希表示,我們不能只顧眼前,還得看以后。我們忽略了能力建設,尤其是農民能力。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大的成就,就是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物質資本的積累遠遠快于人力資本積累。我們發展的指導思想已經轉變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但是還沒有內化到政策和體制中去,沒有內化到各級政府的決策中去。人的能力發展落后于經濟發展,這絕不是科學發展。人的能力問題,尤其是農民能力的問題,這將會制約整個中國前進的步伐,會導致國家發展的不可持續。中國農民是大多數,他們的能力不足,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農民收入增加不了,農民這個占人口多數的消費起不來,我們整個居民消費也上不來。2007年居民消費率35.6%,低于1978年的48.8%,居民私人消費率下降了13百分點。而其中農村居民的消費率降到歷史的最低點,僅僅9.1%。農村居民消費在整個居民消費中的比重只有25.6%,城市居民占74.4%。占人口多數的農村居民消費只有城市居民消費的三分之一,由此不難看出,消費不足的主要矛盾在于農民。但如果農民能力不提高,收入難以增加,消費力提高也都是天方夜譚。
劉尚希將當前形勢歸結為,應急階段過去,全面進入經濟調理階段。眼下,應當有一個清晰的人力資本積累的規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利用當前機會,大力加強人力資本的積累,加強農民能力建設。這既是解決工業化中高素質勞動力供應不足的問題,也給農民市民化提供了前提條件。農民的能力不提高、素質不提高,僅僅搬到城里去住,那不叫城市化。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根本問題,依然是農民問題。(羅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