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構建英國未來”的戰略相比,美國政府顯得低調而務實。奧巴馬政府將政策重點放在新能源和環保產業上。美國政策的背后存在著多重推動力:一是新能源、環保產業有助于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繼續扮演全球領袖的角色。二是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三是新能源、環保技術的領先,有利于強化美國的競爭優勢。
與美國新能源產業有相似之處,歐洲重在提高“綠色技術”和其他高技術至全球領先水平。去年年底,法國就宣布建立200億歐元的“戰略投資基金”,主要用于對能源、汽車、航空和防務等戰略企業的投資與入股。歐盟在今年3月決定,在2013年之前將投資1050億歐元用于“綠色經濟”的發展。荷蘭的經濟刺激方案中也包含對可持續能源行業的投資和支持。歐洲議會將歐盟2009年的預算向科研與創新等方面傾斜,預算增長10%以上。
日本則看中了商業航天市場、信息技術應用、新型汽車、低碳產業、醫療與護理、新能源(太陽能)等新興行業。2009年3月,日本出臺了為期3年的信息技術發展計劃,側重于促進IT技術在醫療、行政等領域的應用;2009年4月為配合第四次經濟刺激計劃推出了新增長策略,發展方向為環保型汽車、電力汽車、低碳排放、醫療與護理、文化旅游業、太陽能發電等。
金融危機是以暴力方式對阻礙經濟發展方向的市場缺陷和政策失誤進行清算,而經濟發展的方向在危機之后將更加堅定而明晰。因此,很多經濟學家將金融危機比喻為經濟結構轉型的“催化劑”,在這個過程中,誰利用好了危機,誰就將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和更強的競爭優勢。危機之后的結構調整、產業發展與技術革命的出現是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前奏,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將改寫未來的國家力量比較并決定全球經濟格局。(鄭聯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