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中秋假期正值國慶六十周年,又是首次國慶、中秋雙節重合形成的八天長假,有望引發出游井噴,旅游經濟令人關注。我國旅游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潛力巨大,展望未來,旅游經濟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表現出三方面的發展趨向。
上海證券報消息 被譽為“無煙產業”的旅游業不僅在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更以“朝陽產業”的殊榮表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而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早在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就連續發表過五次重要談話以系統闡述他的旅游經濟思想,旅游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便可見一斑。那么,中國的旅游經濟在新世紀的發展浪潮下將有何作為?其經濟地位又將如何凸顯?
旅游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作為第三產業的主力軍,旅游業便伴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表現出日趨重要的貢獻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現在:
1)提供就業機會,擴大就業需求。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關于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作為擴大就業重要渠道的旅游業,到 2015年,就業規模將從目前的 6000萬人增加到1億人左右。此外,旅游業還具有就業的“乘數效應”,據測算,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業機會,中國旅游業在吸收剩余勞動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加快貨幣回籠,增加有效供給。世界旅游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旅游業的經濟乘數效應遠高于其他行業,旅游業每收入l元,相關行業的收入就增加4.3元。旅游業的消費乘數更大,國際上該乘數為7,即旅游者每消費l元錢,可以帶動7元社會消費,而在中國該乘數大約為5元。
3)擴大交流,增加外匯收入。雖然今年上半年受到外部經濟環境和全球甲型H1N1流感蔓延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入境旅游人數仍達6206萬人次:其中外國游客1021萬人次,香港同胞3807萬人次,澳門同胞1167萬人次,臺灣同胞211萬人次。全國實現旅游外匯收入(上半年)仍達到182億美元。
4)拉動區域經濟,促進脫貧致富。我國貧困地區多處于少數民族分布較為集中的中西部地區,這里雖然經濟欠發達,但自然風景獨特、民族文化多樣、地方特色濃郁,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如四川省阿壩州就是例子。通過開發貧困地區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經濟,不僅可以加快地區脫貧致富,還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有利于縮小地區間貧富差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中國旅游經濟的發展現狀
我國旅游經濟在鄧小平旅游經濟思想的指導下,二三十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體現在:
1)旅游需求不斷增長,三大市場全面開花。入境旅游市場方面,我國入境旅游接待人數穩步增長,2004年已突破1億人次;旅游外匯收入節節攀升,2007年已達419.19億美元,相對于2002年,五年間翻了一番,而相對于1978年旅游業起步之時更是將近160倍。國內旅游方面,我國國內旅游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活躍,到90年代走上快車道,21世紀初更是方興未艾、蓬勃發展。現在,國內旅游已發展成為廣大城鄉居民重要的消費領域和擴大內需的重要力量。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07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次數達16.10億人次,相對于1997年的6.44億人次已翻了近兩倍,而國內旅游收入也達到7770.62億元。出境旅游方面,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幣購買力的不斷上升,出境旅游也表現出發展良好的勢頭。我國的出境旅游可謂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出境探親游”到“公民自費出國游”的發展過程。2007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次數已達4095.40萬人次,是1997年817.54萬人次的5倍還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