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訪談:等待股災
金咸宗,54歲,職業投資人,17年證券投資經歷。從2005年起轉戰港股市場,目睹香港創業板市場的輝煌與沉寂。對他而言,“公司實地探訪或追蹤公司網站是必須做的功課”。《財道》本周特別約訪,將他的個人創業板體驗與眾多投資人分享。
《財道》: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涉足A股和港股的?兩者有什么區別,特別是創業板方面?
金咸宗:我從1992年底開始進入A股市場,2005年開始從A股市場轉往港股。
自從轉往香港證券市場后,免不了要將它和A股市場作個比較,差別還是很大的。剛開始參與時,正逢港股遇到內地在港上市民企信任危機,有好幾家公司出現丑聞而被摘牌,一時民企股價極低,尤其是創業板公司,都脫不了騙子的嫌疑。如果在內地,那只能抱怨一下管理層,但在香港市場,對這種企業最好的懲罰就是不計血本地拋出,那樣這些老板就會把上市前所有賺的全部吐光,身敗名裂,這種違規成本不是誰都能付得起的。
而在內地,上市公司亂投資、搞內幕交易、隨意侵犯投資者權益根本得不到什么懲罰,股民大不了套住不割肉,這讓違規者付出的成本太低,所以令行禁而不止,違法違規層出不窮。
《財道》:現在如何看待港股的創業板企業?
金咸宗:剛到港股市場,一開始也不敢沾手創業板,后來逐漸熟悉,開始對有產業基礎、經營獲利有方、市場有前景的中小企業深入考察。有些香港創業板企業實際比A股的中小企業規模還要大,由于有外資和資本介入,如結合得好是極有競爭力的,但對一些沒有產業背景或不公開透明的港方公司應當極其謹慎,弄不好就會血本無歸。所以,去公司實地探訪或追蹤公司網站是必須做的功課。
不過,由于境外投資者或是偏見,或是不太了解中國文化,不少創業板公司都是低估實際價值,成交也很不活躍。但對投資機構來說,一旦發現其中企業有獨特贏利模式,可以持續發展,哪怕已漲了10倍、20倍,他們也會高位接盤,長線持有。在這幾年實踐中我已經發現很多案例,這就和A股坐莊控盤操作不盡相同。
有一次我去山東考察三家標的公司,其中一家是做一次性醫療器械的民企,而股價只和搞一般產品的企業一樣的市盈率。沒過多久,這家企業的股價已翻了6倍,而且是醫療器械行業全國唯一知名商標企業,令我扼腕不已。
《財道》:內地創業板馬上開啟,普通投資人如何避免風險,或者說能夠持續贏利呢?
金咸宗:我們的任務就是在這家企業還在幼年時耐心觀察,不斷探訪,發現問題就放棄,如果還在調整戰略就繼續等待,直至發現更好的戰略品種。如果選準一家就會補足3家的時間和機會損失。
在內地市場,很多股票一波、或者一年換手率會轉手幾遍至十幾遍,但在香港市場,會在極小的成交量下,股價翻幾倍也沒什么拋盤,前提是公司的業務和業績一定要相應增長,這在A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完全是因為理念和市場的不同。但反過來,如果公司業績不佳,股票直線下落也很少有資金接手,造成沒有買家的窘況。這種市場選擇是一種理性的結果,反過來也就是說它比A股多了一種確定性。
如果從博弈的角度來看,內地創業板上市后因為跟風的股民很多,只要采用一些違規的手法和對敲操作,就很容易讓中小股民上鉤,一般人很難戰勝這種誘惑,無論是在高位或是低位,如果無法克服心中的貪婪和恐懼,一般中小股民很難不受傷害。
A股創業板剛剛開啟,現在我基本不會碰,因為好公司一定會被高估的。但一旦出現股災后,我會關注一些競爭力很強的公司。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