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想為國家盡份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廣東昌盛飛機設計有限公司被冷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并不相信,靠20多個民企人員就能搞出有價值的大型客機總體設計方案出來。然而,記者在與我國一些最優秀的飛機總體設計專家交談后發現,這種看法并不正確,飛機總體設計有著外行人不知道的特點。
據擔任過當年運十飛機總體組組長的李茂新老專家告訴記者,飛機的總體設計實際并不需要多少人,如波音、空客這兩大公司進行一個具體機型的總體設計,也只需要幾十個人、甚至十幾個人。總體設計定了,再進一步進行細分設計,或是進行預發展,這就需要很多人了。因而,廣東昌盛用20個人的團隊進行大型客機的總體設計,只要是搞總體設計的專家并不會覺得有人多人少的問題。
李茂新說,而且我國目前真正能搞飛機總體設計的專家并不多,用10個手指頭基本上就能數得過來。我國在飛機總體設計上的領軍人物總共只有兩個,一是第一飛機設計院的戴思宗,二是已經退休的趙國強。此外,中國商飛的吳光輝、第一飛機設計院的董建鴻、王清平,以及已經退休的吳興世、周濟生、沈可正、常振亞(現已去世)等也有相當大的能力。我國在飛機總體設計方面的人才是相當少的,而廣東昌盛竟能把退休下來的趙國強、常振亞、周濟生、沈可正等組織起來搞總體設計,這股力量放在國內任何一個地方、進行任何機型的總體設計,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可供挖掘借鑒,他們的勞動成果不容小覷。
周濟生告訴記者,他們這些專家在廣東昌盛進行大型客機的總體設計,并不是說他們做出來的飛機設計方案,我國的大型客機在實際研發過程中就要全盤接受它。這些退休的專家只是想發揮自己的余熱,讓自己提前做的設計方案對國家研發大型客機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說到底,我們只想為國家盡份心。”周濟生對記者說。
一群研發國產民用飛機“尋夢”的人
廣東昌盛飛機設計有限公司所以被業內注目,除了它是我國第一家參與大型客機研發的民企外,主要是它擁有一批被業內公認的、經驗豐富的民用飛機研發的老專家。其中有研究員6名、高級工程師5名,7名曾是運十飛機研制的技術骨干,很多人是ARJ21飛機立項、可行性論證和預發展階段總體、氣動專業的骨干。記者曾多次采訪過這批老專家,深深地為他們研發國產民用飛機的執著而感動。
“看不到我國自己產的大型客機死不瞑目”
“老常去世了。”國慶前夕,廣東昌盛飛機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設計師周濟生剛見面的一句話,就讓記者不由十分傷心。老常即常振亞,是原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的副總設計師,我國航空工業界知名的飛機設計專家。他本已退休多年,孩子都有不錯的工作,理應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了。
但是當國家透露大型客機研制的計劃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項工作中來。在廣東昌盛飛機設計有限公司,他為大型客機的頂層設計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本有病,身體一直不好,卻為了大型客機早一天能研制成功不辭辛勞。以前只要跟老常談起飛機,他就有說不完的話。不想,現在卻再也見不到他了。
老常的去世尤其讓廣東昌盛很多老專家感到難過和痛心。廣東昌盛的主體設計力量就是我國原來一批從事民用飛機設計的專家,這些人中不少人都像老常一樣,到了退休的年齡,只是為了讓自己的設計經驗對大型客機有所幫助,這些老人結合民間力量才成立了廣東昌盛飛機設計有限公司,準備提前為大型客機的發展做點事。
周濟生說,我們這批老人一輩子從事民用飛機的設計,也曾研發出運十飛機,然而時至今日我國的藍天上飛的大型客機卻盡是波音、空客飛機,這讓我們十分難過,也十分不甘心。我們這些人當年其實是有本事研發出國產大型客機的,只是時運不濟。現在機會來了,我們都想像老常一樣為大型客機再盡一份力。我們這輩子看不到我國自己產的大型客機,真會死不瞑目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