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保增長”“調結構”成了中國政府的頭等大事,而新能源很好地滿足了政府這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發展新能源產業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將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發展新能源產業,也可以有效地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引領中國經濟走向低碳化。
危機中新能源被寄予厚望
世界歷次經濟危機常常是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良機,而且,在危機過后,這些新的經濟增長點會將產業帶入一個新的、更高的層次,推動經濟進入新一輪繁榮。很多人認為,新能源將擔此重任。
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在加大水電、核電、太陽能和風能設施建設的同時,中國計劃在2010年前,將新能源消費比例提高到10%,2020年前達到15%。
新能源在中國的發展也不可謂不快。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核電已建成運行11個反應堆,總裝機容量910萬千瓦;核準在建核電機組24臺,總裝機容量2540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與此同時,風電連續三年翻番增長,裝機容量達到1217萬千瓦,居世界第四;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超過1.25億平方米,年產能4000萬平方米,均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盲目發展之憂
盡管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但是,這種“繁榮”之下也有隱憂: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盲目上馬新能源項目,或者重復建設產業鏈,致使某些產業剛剛起步,就已出現發展失衡或盲目跟風的前兆。
9月2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批轉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若干意見的通知》,對六大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進行了嚴格限制,其中,多晶硅和風電設備赫然在列。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預警發出時,全國各省市普遍壓后了各自的新能源規劃,進行進一步的調研認證。
以多晶硅為例,2008年,我國多晶硅產能2萬噸,產量4000噸左右,在建產能約8萬噸,產能已明顯過剩。
目前,我國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超過80家,還有許多企業準備進入風電裝備制造業,2010年我國風電裝備產能將超過2000萬千瓦,而每年風電裝機規模為1000萬千瓦左右,若不及時調控和引導,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
新能源更大的問題還在于核心技術的缺失。一些熟悉國際國內新能源開發現狀的專家認為,由于核心技術和核心原料“兩頭在外”,我國盲目上馬的部分新能源產業,有可能引發深層危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