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腳邁出去,右腳要及時跟上來
普遍認為,我國新能源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發展新能源可以收到“一石三鳥”的效果:一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增加就業;二是應對氣候變化,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三是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提升中國能源的國際競爭力。
新能源前景看好,怎樣才能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在研發、推廣新能源的時候,要注意協調性。就像一個人走路一樣,當你左腳邁出去,右腳還沒有跟上來時,不能說左腳邁得太遠,關鍵是右腳要跟上。
解決好電網制約難題,是新能源“右腳”能否邁出去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電網瓶頸成為新能源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我國的風資源集中西北、華北和東北這“三北”地區,很多地方經濟不發達,處于主干電網的末端。另外,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具有間歇性、隨機性的特點,不具備傳統水電、火電的可控性、穩定性,因此在接入現行電網時遇到了不少困難。在內蒙古、甘肅局部地區,由于不能及時上網發電,出現了風機建成后“曬太陽”的現象。
對此,有關部門和單位正在努力加快電網建設速度、提高電網覆蓋面、發展智能電網及儲能技術,為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創造條件。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說,“雖然現在做了一些研究,但政策上、技術上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制約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另一個原因是價格偏高。目前,風力發電電價約為一度電五六毛錢,太陽能發電電價約為一度電1元多,雖然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和水電、火電比起來價格仍然要貴不少,在與傳統能源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靠市場自己發展時間會很長,需要政府推動、政策支持,還要做很多研究和探討工作。”史立山說。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制度,收取一度電2厘錢的電價附加,扶持可再生能源發展,一年大約征收40億元。要促進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未來大規模發展,這筆資金還遠遠不夠。史立山等專家建議,可以考慮征收能源稅、碳稅,專項用于補貼新能源研發;此外,要加強科研,通過科技的不斷進步來降低新能源的成本,形成規模化、產業化。
保定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則認為,新能源的價格在逐漸下降,而目前化石能源的環境資源成本是沒有完全算在其價格里面的,“如果充分考慮到環境資源成本,二者的價格對比情況會發生重大變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