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前提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優化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為明年經濟工作的努力方向定調:明年我國經濟工作重點將是在進一步鞏固應對金融危機成果的同時,努力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在于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之所以要強調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性,是因為我國經濟近年來雖然增長很快,但在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上都存在著突出問題,嚴重制約著又好又快發展的實現。而之所以要強調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因為搞好自主創新工作可以從根本上優化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因此,“促轉變”的一個關鍵點就在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使擴消費具有持續動能
我國經濟結構在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度依賴外需,內需嚴重不足。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就又主要是通過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取得。在這些地區大量從事外向型經濟活動的企業中,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居多,其生產活動大多處于制造業、服務業的低端環節,工人工資不高,社會保障水平也較低。以這些企業為主要發展動力的地方經濟,出現了一方面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發展得紅紅火火,另一方面低工資、低消費能力人口不斷聚集,最終導致這些地區在GDP快速增長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市場消費乏力,不得不將經濟增長的動力越來越多地放在對出口的依賴上。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起,只有當地政府和企業真正重視自主創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將本地的產業鏈從低附加值環節向高附加值環節不斷延伸,從而提高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吶能力,使城鄉居民的收入從整體上隨著GDP增長而相應較快增長,城鄉居民的消費支出能力也將因此不斷增加,擴大內需也就有了持續動能。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決定產業結構以及其他供給方面結構調整的成敗
如果從供給方面看優化經濟結構的內容,其核心工作就是調整產業結構。因為如果沒有產業結構調整這一基本前提,即使想調整就業、城鄉、區域、分配等結構也無法做到。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供給方面結構調整的核心工作,就要努力改變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和物質消耗獲得發展動力的現狀,在實現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同時,努力實現第一、二、三產業內各行各業向高附加值的產業鏈環節不斷升級,使產業結構調整做到既動態化又常態化。而要做好這些調整工作,就需要我國各行各業的企業努力做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備國際競爭力。具體地說需要企業在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提高勞動者素質以及管理水平方面不斷下功夫,這些都是搞好自主創新工作的主要內容。因此,能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決定著產業結構,進而也決定著經濟發展中其他供給方面結構調整工作的成敗。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十七大提出的戰略任務。應當說,在應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在保增長的重任下,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在通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擴內需、調結構上下了一番工夫,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少數地區將自主創新工作與應對金融危機工作對立起來,不知不覺地又走到了傳統發展模式的老路上,一些地方出現了低層次產業發展增多的現象,這雖然能暫時緩解增長下降過快、財政收入下滑的困難,但從長遠看卻不利于科學發展的實現。因此,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理解搞好自主創新對于擴內需、調結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作用,對于我們搞好2010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蔡兵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