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2氣候、季節等多種因素作祟
無可否認,年末百姓餐桌上物價的上漲有很大的季節因素。11月份以來,我國遭遇大面積降溫及雨雪天氣,受到雪災等自然條件的影響,食品供應尤其是蔬菜供應大受影響,最終導致了食品價格的上漲。但有關專家認為即使不再遭遇氣候異常,食品價格未來仍有可能繼續上漲。
分析年末的農產品漲價潮,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國祥認為,目前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季節性上漲、價格結構調整以及通貨膨脹預期等因素造成的,這就使得消費者感覺到了明顯的價格變化。就季節性上漲因素而言,每年到這個時候,由于冬天的供給比較少、需求比較旺盛、運輸成本增加等原因,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價格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今年也不例外。
在價格結構調整方面,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今年以來國家大幅提高糧油等收購價格,而糧食價格水平在農產品價格總體水平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決定作用。受到國家調高農產品價格政策以及國際農產品價格傳導的影響,2010年我國農產品價格總體水平上漲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不僅如此,全球農產品供求關系的變化及其價格的波動,勢必影響到我國國內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近年來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劇烈。數據顯示,全球食品價格自2008年6月到達波峰后曾一直處于回落的態勢,到了2009年下半年,世界食品價格總體上已經呈現出環比上升的態勢。
李國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說,我國那些進口依賴程度相對較高的農產品市場價格基本上與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同步波動。根據國際農產品供求形勢與價格的變化,2010年我國農產品價格水平不斷走低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李國祥認為,按照價格波動的一般規律,明年農產品價格整體上肯定是趨于上漲,關鍵是上漲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這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通脹預期是否強烈。“也就是說,即使沒有通脹預期,一定范圍的小幅波動在所難免,而如果通脹預期比較強烈可能引發輪番上漲。”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也認為,確實有可能由于通脹預期帶來食品價格的攀比性上漲。而且就國際因素而言,當前世界各國食品價格都在上漲,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中國。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中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六年豐收,這非常罕見,所以要警惕某些突發性、局部性影響農副產品生產的因素。因為在流動性非常充足的背景下,農業一旦減產,很可能會演變為農副產品價格迅速上漲,根據目前的統計方法,最終就會直接演變為通貨膨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