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 重構“后危機時代”經濟新秩序
在經歷了痛苦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后,人們都在渴望穩定,希望全球經濟恢復到危機前的“正常”狀態。但由于危機暴露了全球化的潛在風險,許多人也開始重新思考經營模式、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等話題,并建議重新設計新的合作體制,重建信心。
“新常態”(NewNormal)這一由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莫哈默德·埃里安提出的概念,成為今年達沃斯論壇的關鍵詞,此次論壇首場專題研討會的主題就是“什么是全球增長的‘新常態’?”隨后幾天的多場專題討論會都將圍繞這個議題展開。
對于這個新名詞的解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表示,“新常態”指將來能夠保持均衡、可持續的新狀態,是和金融危機爆發以前不同的態度。具體來說,“新常態”主張加強金融監管,提高金融準入門檻或降低金融杠桿率,減少金融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中,金融擴張速度可能會減慢。西方國家增長速度也許會減慢,因此整個世界經濟可能的增長速度會慢一些,但是會更加平穩、安全。
“這場百年一遇的危機暴露出當前全球金融監管體系存在嚴重漏洞,后危機時代如何構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人們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賽迪顧問高級咨詢師秦海林博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經過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作為補償機制———全球金融監管體系,尤其是全球金融監管國際協調與合作將會有所突破。
“為了能夠使得大規模的綜合性銀行得到更好的管理及發展,G20集團的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成員應該合作建立有效的監管框架。而與此相對應,那些由個別國家單獨采取的監管行動并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銀行業采取跨國經營方式,那么國際合作的監管才能起到作用。”巴克萊銀行主席羅伯特·戴爾蒙德說。
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特里謝也表示,雖然他大力支持美國總統奧巴馬限制大銀行的規模和活動計劃,但是應該強調全球性協調。(記者 陳圣莉 王云郇公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