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初外資加油站大幅降價引發北京局部地區交通擁堵,到3月8日中石油旗下部分加油站為期一個月的降價促銷,再到此后社會上中小型加油站的紛紛跟進……中國成品油市場首次出現有國家石油巨頭參與的非政府主導的價格波動。
對這次中石油直接參與的成品油市場價格戰,社會各界評說不一:有人稱之為國企“作秀”,有人認為是競爭使然。但無論如何,從寒冷的冬季跨入溫暖的春天,我國成品油零售市場價格壟斷的堅冰開始消融。
北京加油站降價進行時
4月12日,北京的天空飄散著蒙蒙細雨,望著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宣武門附近中石油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小張(化名)卻是一臉茫然。雖然為期一個月的降價舉措使得中石油加油站在社會上廣受褒贊,但小張和他的同事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由于這家加油站地處北京市中心,并未加入中石油此番降價行動,因此銷售額比此前減少了近10%。
從3月8日開始,中石油北京銷售公司旗下近百個加油站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優惠活動,范圍涉及90號、93號及97號汽油,并包含0號和-10號柴油,降價幅度分為每升降0.05元、0.1元和0.2元三檔,但地處不同地理位置的加油站降價幅度有所不同。
而令小張頗為焦慮的,似乎并不是中石油旗下不同加油站的不同市場價格,從年初至今,外資和民營加油站從未停歇的降價宣傳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沖擊。“以前北京成品油市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頻繁地降價,而且不是國家發改委的官方降價,而是企業自主降價,成品油零售市場看來是真的放開了。”小張不無感慨地告訴記者。
據悉,今年1月13日,具有外資背景的中化道達爾西三旗加油站開業當天實施了限時降價0.5元的促銷舉措,蜂擁前往加油的車輛曾引發該地區大規模交通擁堵。業內人士故將外資加油站視如一條生猛的“鯰魚”,它的率先降價激活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主導成品油零售終端的沉悶局面,也有媒體評價認為,此舉對消費者最有吸引力的是,今后它會帶來便宜的油價和優質的服務。
不出所料,繼3月上旬中石油在北京的加油站降價、中石化的加油站提升軟服務“拉攏”有車族后,騰遠加油站、吉利加油站等一些中小型社會加油站也開始紛紛降價。其中,騰遠加油站從3月18日到3月22日,推出為期五天的93號、97號汽油降價促銷活動。93號和97號汽油每升降價0.4元,汽油價格全北京最便宜。
“我們降價這些天來,來加油的車輛明顯多了,平均每天售油量多了一倍,光發票就得開十幾本,早晚加油高峰時,車都堵死了。”騰遠加油站一名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而在吉利加油站,雖然每升汽油僅僅降價五分錢,但工作人員卻表示,這個降幅將一直持續到國家發改委下次調價。
政策利好帶來行業開放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成品油降價之聲,一系列與石油市場密切相關的政策也從去年年底開始相繼出臺實施。
據悉,為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商務部去年12月6日發布了《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和《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開始對外開放國內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業內人士表示,此舉將打破中國石油市場由國家統一配置原油資源和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集中批發成品油的格局,逐步形成國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國石油公司和社會經營單位共同參與競爭的格局。
今年3月23日,商務部又公布了《成品油經營企業指引手冊》和《原油經營企業指引手冊》,讓意欲進軍該領域的外資和民營企業有了較為明晰的路徑,也讓中國已于去年底出臺的放開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的管理辦法更具可操作性。
根據指引手冊,在華經營油品的外企應到省級外資主管部門提交申請,并提交投資方、出資、成品油經營業務發展方案等資料,在4個月內就能得到是否獲準的答復。
目前,殼牌、道達爾、埃克森美孚等外企在華擁有近1000家加油站,但均以合資或租賃的形式出現。指引手冊為外資企業在華建加油站、批油和倉儲企業,或在華并購加油站等油品經營企業提供指導,從而為我國原油、成品油市場打開大門掃清了最后的障礙。有業內人士預測,除合資或租賃外,外資企業還會以獨資等形式開展原油、成品油業務。
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成品油終端市場也將由現在的賣方市場逐步過渡到買方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降價只是一種助推器,而一旦完成了這種轉變,價格大戰就會像家常便飯一樣,“到時候老百姓就會習以為常了,媒體也不必再大呼小叫了。”一位市場人士如是說。
但由于原油、成品油批發權實際上還掌控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且相關政策對民營油企設置的門檻較高,因此成品油終端的壟斷實質上并未打破。
《成品油經營企業指引手冊》規定,企業申請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申請人提交的材料包括全資或50%以上(不含50%)控股擁有一萬立方米以上成品油油庫的法律證明文件。“僅這一條款就將把一大批民營企業攔在門檻之外。”廣東省石油協會有關人士指出,如果某企業擁有兩個5000立方米成品油油庫,由于單庫容量沒有達標,也將無法得到經營資質。
長期以來,我國民營油企一直在壟斷的夾縫中艱難生存。廣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企經營者告訴記者,目前油品價格的形成鏈條是“原油價格——煉廠價格——批發價格——零售價格”,零售價采取政府指導價,而批發價和煉廠價則由兩大石油巨頭自行定制。“即便民企獲得了成品油批發資格,也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
而市場人士發表看法認為,商務部出臺的新規定反倒是更加明確了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國企的市場地位,對現在沒有取得成品油批發資質的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也將是利好。去年,中海油取得了上海最大的民營企業星城石油公司50%以上的股權,后者擁有1.66萬立方米的油庫。因此中海油有望成為繼中石油、中石化后,又一個得到成品油批發資質的國有大型企業。
業內專家認為,新規定雖然給予了外資和民企進入的空間,但空間依然有限,現有格局不會有太大改觀。打破壟斷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降低準入門檻,然而我國成品油領域始終準入門檻過高,壟斷企業的壟斷地位難以撼動。
對于中石油宣武門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小張來說,無論成品油價格如何調整,他所要做的只是拿著油槍給途經這里的車輛注入油品,但對于在北京擁有不下200家加油站的中石油以及超過500家加油站的中石化而言,他們所面對的現實將更為嚴峻,如何應對逐步放開的成品油終端市場已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并不輕松的考題。(王莉 楊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