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雖聞我國將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但卻未料到此次退稅率調整范圍達空前的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后,出口退稅率結構由原17%、13%、11%、8%和5%五檔調整為17%、13%、11%、9%和5%五檔。
而做出如此重大調整的原因,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直截了當地表達為:“這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以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為主要政策目標”。
業內專家認為,除了解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外部失衡外,調整出口退稅率更深刻的意味在于,我國經濟增長思路的轉變,以此為契機我國將采取切實的措施轉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
降退稅直指高順差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但當前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外貿順差過大、投資增速繼續在高位運行、流動性過剩等問題依然突出。外貿順差增長過快,不僅加劇貿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國內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稱,為了緩解貿易順差過大,促進外貿平衡,政府需要利用多種政策工具,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他說,這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作為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抑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
同時,這項措施也將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和進出口貿易的平衡,減少貿易摩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說,外貿順差步步登高已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較大壓力,另外,外貿出口中出現的資源型產品大量出口,以及通過出口空轉等形式騙取退稅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此次大規模調整商品出口退稅,既是對出口退稅政策的總體調整,也考慮到改善我國商品出口結構等問題。
據海關統計,今年1-5月進出口總額為8013億美元,同比增長23.7%。其中:出口總額4435億美元,同比增長27.8%,進口總額3578億美元,同比增長19.1%,出口增幅高于進口增幅8.7個百分點,累計順差857億美元,同比增長83.1%。
取消過渡期防提前出口
此前,市場人士曾推測5月份出口大增與出口退稅調整預期有關。此次調整中,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做出取消過渡期安排的決定,這使出口企業通過提前出口“規避”不利政策的時間大大縮短。
財政部有關人士表示,去年9月,財政部曾對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作了調整。當時考慮到政策調整的品種較多,涉及面較大,一些已經簽訂的出口合同在價格上難以更改,為減少企業損失,保證政策的平穩過渡,特別規定了三個月的過渡期,即對調整出口退稅率的商品只要符合一定條件并在一定期限內辦理出口合同備案的,可以按原出口退稅率執行。
他指出,在上述規定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虛假合同,影響了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效果,也造成了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鑒于這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以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為主要政策目標,考慮到去年出口退稅政策調整設置過渡期出現的問題,這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沒有設置過渡期。
他說,為了讓企業有提前準備的時間,這次將調整的政策內容提前一定時間對社會公布。同時,考慮到一些造船合同和對外工程承包合同一般期限較長,價格難以調整,因此,規定對此前已經簽訂的船舶出口合同和工程中標或已經簽訂的價格上不能更改的長期對外承包工程合同涉及的出口設備和建材,于2007年7月20日前在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登記備案的,準予仍按原出口退稅率執行完畢。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取消過渡期安排使得企業猝不及防,而僅提前十余天的公布退稅政策企業也很難通過更改合同,調整企業的出口策略,預留利潤空間等方式降低政策影響。當然,此前也有鋼材貿易商開始采取延緩合同簽訂、增加附加條款、進駐保稅區、提價等四大措施規避風險。
短期陣痛長期利好
劉尚希認為,大規模調整出口退稅率將給相關企業帶來切實的影響,但長期看這種提高出口商品成本的做法一方面將促使外向型企業調整經營思路,立足國內市場,同時,還將加快一些僅靠出口退稅盈利企業的退出,從而改善優質優勢企業的外貿環境。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我國相關出口商品的成本將會增加,從而會對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這次在政策設計時采取了“有保有壓”的區別政策,釋放了國家產業結構、出口商品結構調整的明確信號,有利于引導企業減少“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減少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出口,從而引導企業調整投資方向,避免盲目投資和產能過剩。
因此,從長遠看,將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符合國家和全民的長遠利益。總體上看,這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力度適中,并且重點在于結構調整,不會對正常外貿出口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