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6月份CPI數據明天才公布,但市場各方對其的預測卻早在兩周之前開始。雖然各方的預測數據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普遍認為CPI會明顯上漲。其中,有預測甚至稱,6月份CPI增幅將達到4.4%。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了CPI的大幅上升?
一般認為,本輪CPI上漲的動力在于豬肉和雞蛋價格的上漲,而豬肉、雞蛋價格的上漲又在于糧食價格上漲、生豬藍耳病疫情,從而導致這些產品的供不應求。根據國家發改委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價格監測結果,6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2.3%。
為此,近日發改委、農業部和商務部先后召開會議,部署做好生豬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提出的措施包括:各地要停止新建、擴建玉米深加工項目,并對在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生豬、牛羊肉、禽肉、蛋、水產品等其它副食品生產發展;加強市場、質量、價格監管和監測工作等。
但是,也有部分專家認為,豬肉、雞蛋供不應求并非CPI上漲的最重要原因。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就認為,CPI大幅上漲的最主要原因乃是貨幣的增長速度相當高,并且問題在于,貨幣供應中有一部分不出現在央行“貨幣監察雷達”的屏幕上。
宋國青認為,從已有的有關數據來看,真實的貨幣增長速度(M2A)而非M2,對于說明和預測其它宏觀經濟變量尤其是通貨膨脹率更好。這樣看的話,今后一段時間的通貨膨脹率有接近和達到2004年水平的傾向。
“好在目前M2A高增長持續的時間還較短,如果能采取有力措施控制M2A的增長率,避免單月通貨膨脹率超過5%還是可能的。再拖幾個月就不好辦了。”他說。因此,按照宋國青的觀點,當前采取進一步的緊縮措施控制真實貨幣增長速度,對控制CPI增幅來說顯得更為緊迫。
單從目前來看,還很難分出哪種說法更有道理,所以,接下來幾個月的市場走勢,將顯得尤為重要。(記者 但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