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不向政府分紅的歷史將于下月起終結。據了解,煙草企業及國資委監管的155家中央企業將從10月起陸續向財政部上繳總額約17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紅利。(《東方早報》9月20日)
央企向政府上繳紅利終于揭開了“紅蓋頭”,無疑是個好消息。美中不足的是,155家央企上繳170億元紅利是不是少了點?
央企向政府上繳紅利的多與少是相對而言的。155家央企上繳總額約17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紅利,相對于央企的利潤而言,可謂少得可憐。數據顯示,2006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2193萬億元,稅后利潤達6252億元。今年1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去年159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7546.9億元。170億元,無論相對于上面哪個數字,比例都是小得可憐。即使按照央企稅后利潤,170億元也決不會超過5%。
多年來,央企等國有企業不向政府上繳紅利,可以說是“放水養魚”,對壯大國有企業發揮了很大作用。現在,國有企業的利潤日漸豐厚,也是到了“反哺”老百姓的時候。相對于央企的巨額利潤,相對于國企普遍存在的高工資福利、高揮霍浪費等私分國企利潤現象,在當前教育、醫療、養老、農村建設、環境污染治理等領域,都急需更多的公共投入。相對于民生工程資金投入的不足,170億元紅利也顯然少了。
從國際做法來看,不論什么機構擔任國有股東的代表,一般都要求將國有企業的紅利轉給財政部門,用于公共支出。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新西蘭、挪威、韓國以及瑞典等國都是如此,而且上繳的紅利比例也不低。如在法國,國有企業在按稅法規定納稅外,如有盈利,則必須按50%的稅率上交所得稅。其他很多國家國企上繳的紅利比例,也都遠遠高于我們目前的比例,有的國家要求上交的紅利為盈利的1/3至2/3,高的甚至達到盈利的80%~90%。
國企從不上繳紅利到上繳紅利,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進步。進步的步伐還可以邁得大一些,因為我們的國企特別是央企,是有這個能力的,而且這也是國企“反哺”民生工程的現實要求。(徐經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