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漲價要報告 發改委規定,2008年各地糧油、豬牛羊肉、牛奶和液化石油氣的經營者,在一次性提高價格5%以上,或十日內連續提高價格累計達8%以上,都須向當地物價部門報告。
糧食出口征稅 財政部和商務部日前分別發布公告稱,國家今年對小麥、玉米、稻谷等原糧及其制粉共57個8位稅目產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暫定關稅,并且對小麥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糧食制粉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
首先我覺得到現在,物價增長“最危險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了。在2007年的6、7、8月份,物價先后每月增張一個百分點,分別達到4%、5%和6%。這樣的增長幅度應該說是很令人擔心的。因為高物價增長很可能會引起市場的強烈通貨膨脹預期,從而人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搶購生活消費品,進而引起一個更加超額的需求,這個超額需求自然將加大供需失衡,導致物價進一步失控。
現在看來,該情況沒有出現。雖然2007年8月份以后,物價增幅都在6%以上運行,但是目前已經趨于平穩,所以我們說最危險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
從2008年的物價趨勢來看,我認為上半年的物價可能還會持續增長,下半年隨著美國經濟的回落,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逐漸顯現效果,包括糧食供應的增長等等,有可能物價會有所下降。
最近的物價增長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給方面的原因。而目前的供給方面的原因有些特別,它主要體現在糧食價格、豬肉價格等基本消費品方面。
這些基本消費品,尤其是食品的供應增長周期一般是比較長的,國家已經對養豬進行了補貼,也采取措施增加糧食、蔬菜等產量。但是這些產品跟工業產品不同,不是加班加點就能生產出來的,市場的補充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形成新的供應,這也是農產品的特點。
目前中國正處在一個結構調整加速、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很強勁的時期。去年我國經濟增長率達到11.5%,是1995年以來最高點。這也說明我們可能會有物價壓力,這個壓力雖然有壞處,但也可能有好處。 好處就在于它是經濟內在結構調整的必要。比如糧食價格上升,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是很有幫助的。
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可能都需要調整一下對物價的預期,大家不要認為物價零增長最好,也不要認為3%以內的增幅才是最合理的。我的看法是在這樣一個結構性調整時期,每年4%~5%的物價增幅都是正常的,可能比低物價增長更為合理。(趙曉為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呂斌根據采訪整理)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