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次級貸款業務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其出發點是為那些信用等級較低或收入不高的人提供貸款,讓他們可以實現擁有自己住房的夢想。在1994年~2006年間,超過900萬戶美國家庭購買了新住房,其中大約20%的家庭借助于次級貸款。但是,就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負面因素逐漸浮現,最終導致危機爆發。
其一,是過度證券化。幾乎與次級貸款業務并行發展的,就是美國經濟的證券化,比如,人們把一些一時還不清的債務,轉化為證券后再賣給投資者。換句話說,凡是有風險的,都可以搖身一變為證券。所以,次級貸款的放貸機構也不閑著,他們把手中超過六千億美元的次級貸款債權轉化為證券后,賣給各國的投資者。那么,富有投資經驗的銀行看不出這其中的高風險?次級貸款的放貸機構花錢供養了許多信用評定機構,從而可以輕松地拿到最高為“AAA”的信用評級,泛濫成災的“AAA”證書使銀行失去了對風險的敏感性。
其二,是通貨膨脹。隨著這張“大餅”越做越大,富人們因為手里擁有越來越多的紙面資產,而放肆地揮霍;窮人們因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升值,也開始購買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最后,美聯儲不得不提高利率,借以壓抑通貨膨脹?墒,利率提高后,那些本來就缺錢的窮人就變得還不起貸款了,這導致次貸市場還貸拖欠比例迅速上升。至此,美國經濟一下子墜落入貨幣流動性很低的狀態。經濟發展進入低速徘徊狀態,窮人就更難還清那些堆積如山的次級貸款債務。
我們能從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中得到什么啟示呢?可能有人會說,根本學不到什么,因為中國根本就沒有次級貸款市場。但是,仔細看看,我們會發現,中國經濟中也有類似于美國次級貸款的成分,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中國經濟也有被拖入惡性循環的可能性。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房地產的金融創新項目。許多中國人希望通過投資房地產去獲得財富,所以,銀行幫助人們去實現這個愿望是一件好事。全國各地的銀行都想出各種吸引人們借貸款買房的“高招”。比如,深圳的銀行在2006年就推出了“雙周供”業務,它允許以“雙周”而不是以“月”為單位進行還款。這樣,借貸人不僅能縮短還款期,而且還能少交利息,所以特別受“炒房戶”歡迎。再比如,“循環貸”業務,它允許人們將商品住房抵押給銀行而獲得一定的貸款額度。這樣,借貸人買越多的房產,就能獲得越多的貸款額度,所以更受“炒房戶”的追捧。在這些金融創新項目的幫助下,深圳的房地產價格在去年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攀升。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月均漲幅高達13.5%,其中60%以上的借貸買房人的目的不是自住需求,而是投資需求。到去年年底,深圳銀行房貸規模已達到700億元。雖說目前還未出現大規模的貸款違約現象,但是,不斷上揚的通貨膨脹率就有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不斷提高利率,又會導致許多“炒房戶”因交不起利息而違約。那時候,在沒有次級貸款市場的深圳市,會不會重蹈美國式的次級貸款危機——銀行不敢再做房地產貸款;也沒有留下多少錢借貸給其它的產業;一切經濟活動因為缺少現金而停滯了。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下半年,中央政府果斷實施“房貸新政”,其目的就在于打壓房地產投機需求,遏制房價上升勢頭,保障中國的金融安全。然而,“新政”剛推行不久,各種反對的聲音便開始出現,這些人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房貸新政”再次成為“空調”,以便自己能在最后的房地產瘋狂中再大撈一把。實際上,中國經濟穩步發展,才是每個中國人最大的福祉,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何衛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