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廣州市政協會議小組討論過程中,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郭錫齡就不久前的雪災問題,對鐵道部的諸多工作失誤進行了所謂“炮轟”,甚至說出了“鐵道部的人要撤職”這種帶有情緒性的話。2月19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人民網回答網友提問時,對郭錫齡的幾點批評做了針鋒相對的回應,并且質疑說,當廣大鐵路職工與廣州人民并肩戰斗、奮起抗災的時候,“郭副主席身在何方?”
地方政協委員對中央部委的工作提出直言不諱的批評,這樣的事情原本就不多見。當然,鐵道部發言人更加尖刻嚴厲的回應,同樣讓人覺得陌生和“刺激”。在習慣了一團和氣、熱衷于說場面話的官場上,這種帶火藥味的分庭抗禮,毫無疑問具備了十足的可看性。
郭錫齡對鐵道部門的批評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是當衡陽和株洲已經完全停電并且不知道何時才能恢復通電時,鐵道部門還在售票;二是從新疆調運內燃機車,遭遇了柴油緊缺和技師缺乏的問題;三是鐵道部門不合時宜地宣稱“恢復運力”,導致農民工再度涌向火車站。對這三個問題,鐵道部發言人各有應對,比如,“從來就沒聽說過鐵道部從長江以北調過任何一臺內燃機車到廣州地區參與救災”,廣州站在1月25日就已經售完了2月3日以前的票,以及針對京廣南段的運力情況,鐵道部“前一段時間”每日甚至是每隔幾小時就向廣州方面做及時通報。由于掌握信息的未盡充分,郭錫齡委員的批評或許有失誤,鐵道部基于事實的辯解自有其道理,但春節期間廣州火車站前所未見的大滯留現象畢竟曾經客觀存在,郭錫齡先生出于其政協委員的身份和職責,依然有權對此提出質疑和批評。
不可否認,在整個抗擊雪災的過程中,鐵路系統的干部職工做出了艱苦的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面對世紀罕見的雪災,鐵路系統的硬件和軟件都暴露出了脆弱的一面,京廣大動脈的癱瘓,廣州、武昌等交通樞紐地區出現的大規模人員滯留,以及買票難和退票難現象,都反映出鐵路系統還缺乏響應迅速的應急機制以及保障有力的戰略性儲備。不久前,鐵道部長劉志軍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鐵道部門初步考慮將在鐵路救援基地儲備一定數量的內燃機車,并做好用油儲備,在鐵路干線的2000多個車站配備獨立的發電機組,完善應急搶險設備配置。這樣的反思,實際上也是委婉地說出了鐵道部門在抗災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郭錫齡委員的批評意見正確與否,鐵道部不妨加以分析甄別,但更要緊的是,鐵道部門的領導干部應表現出聽取意見的雅量。在獲取信息的方便與可靠方面,郭錫齡委員肯定比不上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郭委員也很可能確實沒有參與一線搶險救災,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不可以根據自己的見聞、觀察和判斷,對鐵道部門的工作直抒胸臆。事實上,參政議政、針砭時弊恰恰是一個政協委員的職責所在。王勇平先生可以質疑郭錫齡的意見是否符合實際,卻不應以“郭副主席身在何方”質疑郭錫齡批評鐵道部的權利。
當冰雪還在肆虐的時候,溫家寶總理曾在火車站向滯留的旅客表示歉意,他的言行反映出一國總理對民眾的摯愛和對責任的承擔。我們每一個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只有像溫總理一樣,把人民的幸福與憂患、喜樂與煩惱都放在心上,才能真正看到自身工作的不足,才能找到反思的勇氣和前行的動力,否則,就難免對他人的批評與指摘心懷戚戚。
值得驕傲的是,我們正在奪取抗險救災的勝利,但越是在這樣的時候,我們越不能忘記雪災的教訓。事實上,在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于搶險抗災工作及災后重建安排的報告》中,就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反思此次持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暴露出的矛盾和問題。人們也許很想知道,作為雪災中受影響最大的部門之一,鐵道部對此有什么深刻的認識?(蔡方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