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繼光明、三鹿兩大牛奶品牌獲批漲價后,國家發改委又批準了金龍魚食用油的提價申請。據金龍魚品牌供應商“吹風”:該品牌5L裝調和油將漲價20元,玉米油約漲10元。 中新社發 吳芒子 攝
|
繼光明、三鹿兩大牛奶品牌獲批漲價后,近日,國家發改委又批準了“金龍魚”食用油的提價申請,該品牌5升裝調和油將漲價20元,玉米油約漲10元,花生油漲幅還無法預估。
實際上,近來順利“闖關”獲批漲價的不止是牛奶和食用油,前些時候坊間流傳的“奶粉漲價”的消息得到證實,而據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將擇機推出水漲價的措施……于是有網友戲稱,發改委成了“漲價委”。
網友的戲言雖有些情緒化,但眾所周知,特殊時期需要特殊措施,對于發改委下發的“限價令”,大多數人都表示理解與支持。但眼下的情況是,各種產品的漲價申請頻頻“闖關”成功,漲價風潮此起彼伏,讓人不由得對“限價令”的實際效力產生懷疑,進而對通脹可能全面爆發感到擔憂。
人們對這些產品漲價不滿,主要是基于:這些產品漲價固然有成本上升的因素,但發改委在批準漲價之前,有沒有對企業的成本與收益,以及產品的成本上漲幅度與價格上漲幅度作出全面深入的核查?有沒有成本漲一厘、價格漲一分的情況?這些,由于信息極不對稱,普通消費者無從知曉,但發改委應當給出明確的說法,而不能由申請提價的企業自說自話。
在我看來,更讓人擔憂的是相關新聞報道中的一個“細節”:國家發改委批準“金龍魚”的提價申請后,同為食用油行業領軍品牌的“魯花”、“福臨門”也蠢蠢欲動,準備就申請提價而加速攻關。這里的所謂“攻關”,可以是把問題擺在桌面上,攤出成本、收益賬,通過正常途徑說服發改委批準漲價,但也可能是遵循和利用某些潛規則,采取一些拿不上臺面的手段,“誘惑”發改委批準漲價,如同一些地方到中央各部委“跑部錢進”。
請不要說我疑心太重,過往事實表明,對于權力,多一份疑心沒有壞處,或者說,提防權力可能濫用、可能異化,是規范權力運行的基本前提。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相當于把本屬于市場和企業的一部分自主權,重新收歸發改委所有,以前是企業自主漲價,現在是政府批準漲價,“限價令”意味著發改委擁有了更多、更大的權力,而且這部分多出來的權力,來自于市場和企業的臨時讓渡。因此,如何對這種漲價審批權予以限制和規范,就成了“限價令”會不會走樣、能不能發揮應有效力的關鍵。如何防止“限價令”中的權力異化乃至權力自肥,確實是我們需要慎重對待的一個問題。(晏 揚)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