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撥款扶持災區長遠發展
民間捐款能緩解流動性過剩
企業慷慨解囊緩解財政壓力
應促進金融業收益風險平衡
面對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害,全國史無前例的賑災方式和賑災工作,對處在經濟轉型中、目前還面臨著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挑戰的中國經濟而言,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一問題開始越來越受到海內外關注和政府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
雖然,目前很難就地震災害對經濟影響做出一個客觀準確的判斷和預測,但是,根據以往海內外災害對經濟的影響及其管理經驗來看,社會各界的參與救災行為對中國經濟的主要影響有5個方面。
首先,政府的財政撥款和重建計劃,對受災地區災后的經濟發展方向將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政府的支持不是一個短期暫時的策略,也不會把目標僅僅放在解決當務之急的生存需求上,而是會結合災后重建推進受災地區產業轉型,加強農村教育,完善社會保障等。
第二,這次民間捐款的規模之大,可能有益于虛擬經濟部門的流動性過剩問題的緩解。由于大量的資金從高收入層流向災區的低收入層,由儲蓄和投機行為為主的金融資產轉變成實際生活所需要的實物資產,它替代了政府主導的收入再分配的行政機制,降低了由此產生的社會協調成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夠緩解由成本推動型造成的物價上漲問題。
第三,企業慷慨解囊,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而且,企業資助形式如果能和災區未來經濟發展的生產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話,那么,企業目前的這種社會責任感未來會給各個部門(包括企業自己)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第四,金融機構慷慨解囊的效果,本質上和企業相近,但是由于中國利率和匯率等金融資產的價格和服務費用還沒有完全市場化,所以,成本轉移的負面機制相對較弱。但是,也有可能影響金融機構今后的資產運作方式,比如,銀行會更趨于風險性項目的貸款,以增加自身的財富收益。這一點銀監會要充分考慮到銀行自身的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加強窗口指導和必要的監管。否則,由此造成的金融穩定性的進一步惡化,會加大政府宏觀調控的難度。
第五,國際援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根據援助的方式不同,效果可能不一樣。應該說,從目前中國的國情出發,以貨物方式的援助為最佳。因為它會緩解大地震產生的突發性需求對市場供給的壓力,以起到穩定物價的作用。但是,如果是外匯捐款,就會牽涉到我國貨幣投放的問題。在目前流動性過剩壓力并沒有減輕的情況下,它可能出現事與愿違的結果——物價上漲沖銷了購買力補助的力量。因此,我國政府在保證資金使用透明化和加強監管的同時,應該鼓勵用外資去海外購買災區建設急需的物品。這樣就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外匯占款所帶來對宏觀經濟穩定的影響,而充分發揮外資捐款的積極效果。
總之,宏觀管理部門應該充分利用大地震把中國民心凝聚在一起的這一大好時機,通過加強農村現代化建設來促進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自主創新的能力發揮,從而保證中國企業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也能高效地發展自己和壯大自己,金融機構可以在健全的經濟運行模式中降低金融風險,提高自己服務的創新能力以及收益表現;中國政府也能從一個平衡、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結構中減輕宏觀調控的負擔,集中精力來解決監管及其模式的透明度、效率和權威性問題,從而提高全社會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和齊心協力發展經濟的動力。(作者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