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當前應在逐步理順資源價格體系的同時,增強貨幣政策彈性,立足于資源的優化配置。 中新社發 呂建設 攝
|
專家認為,當前應在逐步理順資源價格體系的同時,增強貨幣政策彈性,立足于資源的優化配置。 中新社發 呂建設 攝
|
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成品油價格上調會給通貨膨脹帶來更大的壓力,央行將會采取更強硬的措施應對通貨膨脹。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周小川的表態更多顯示了央行治理通脹的一貫態度和決心,而這種來自管理層的信心對治理通脹至關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近日會出臺更多緊縮措施。
專家認為,當前應在逐步理順資源價格體系的同時,增強貨幣政策彈性,立足于資源的優化配置。
嚴格控制貨幣供給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油價上調對物價上漲影響不大,他說,“通貨膨脹問題主要是貨幣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也指出,“貨幣發行不增加而發生了通貨膨脹,這種情況是聞所未聞的”。他認為,解決通貨膨脹,主要是限制貨幣的供給,提高銀行的利息率,減少政府開支,控制信貸規模,減少基本建設項目。同時,提高人民幣匯價,以減少出口、增加進口,也有利于緩解通脹。但這些措施必須在貨幣供給嚴格控制的條件下才能夠起到作用。
宋國青表示,目前CPI有下行趨勢,貨幣政策暫不需要“比以往更加緊縮的力度”。
理順價格有利釋放通脹預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表示,此次成品油價格上調會推高工業價格指數PPI,通過PPI間接影響CPI,對未來CPI上漲構成壓力。但從整體上看,理順資源價格有利于改善經濟結構,從長期看可以逐步釋放通脹預期。
“此次成品油價格上調,以及未來逐步理順價格的政策,可能是最有效的緊縮政策”。劉煜輝說,放開價格管制實質上是最有效的需求緊縮,只有要素價格上漲,才會使那些嚴重消耗資源的企業關門停產或轉型,促使企業節能減耗,促使企業自主創新、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生產率來消化成本上升的壓力。
劉煜輝表示,目前我國經濟中的流動性過剩實為結構性過剩,而總量型貨幣政策實行“一刀切”,很難調節結構性過剩。目前,貨幣政策的總量收縮受限于經濟結構的體制性矛盾,而部分國有部門、壟斷部門仍能獲得信貸資金。
他強調,通脹的顯性化和擴散化,意味著既往的靠低要素價格高投入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而建立新的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對整個價格體系進行重構,即要從根本上糾正價格體系的系統性扭曲,切實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損失成本在內的價格形成機制。
劉煜輝認為,在價格改革開展的同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應配套出臺輔助性政策。他建議,目前貨幣政策應增強彈性,立足于優化資源配置,引導企業轉型,同時出臺補貼等措施,這對優化經濟結構更具針對性。(記者 任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