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上半年宏觀政策效果并不令人滿意”的結論,絕非主觀想象和臆斷,實事求是地講,政策確實出了一些問題。最突出的是政策手段與傳導機制同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磥,調控必須把匯率制度改革也考慮進來,適時停止結售匯制度,大膽奪回貨幣發(fā)行權,緊縮的貨幣政策才會有效。
從去年11月份以來,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是解決治理通脹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而主基調則是緊縮:緊縮的貨幣政策成了當前最主要的宏觀政策手段。現(xiàn)在,大半年過去了,政策效果如何?在具體判斷之前我們不妨先看兩件事:一是最近有報道稱中央領導人深入五省進行調查研究,其中一個主要課題是緊縮性貨幣政策所造成的中小企業(yè)資金短缺和生存壓力問題,據(jù)說其背景是某些沿海省份多次上書中央,請求解決民營企業(yè)生存難題;二是整個上半年的CPI走勢令人擔憂,盡管6月份有所下降,但與年初溫總理提出的4.8%的目標相去甚遠,由于正值夏季——一年中CPI數(shù)據(jù)最容易降低的季節(jié),與治理目標近3%的差距不能不讓人擔憂全年CPI以及宏觀經濟的形勢到底會怎樣。
局部與整體的利益沖突似乎不足為憂,只要整體目標能夠實現(xiàn),個別的犧牲也說得過去。但考慮到上述省份在中國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可能的普遍現(xiàn)象,眼下的矛盾似乎又不是簡單的整體和局部的問題了。從這次中央調研的態(tài)度看,絕不是有些人想象的平衡與安撫,而是實事求是地收集問題,聽取意見,為下一步政策的調整打下基礎。而放眼整個宏觀形勢,這種調整更顯必要,不光是CPI,還有經濟發(fā)展以及目標間的協(xié)調同樣重要。這樣看來,如果我們得出“整個上半年宏觀政策效果并不令人滿意”的結論,絕非主觀想象和臆斷,實事求是地講,政策確實出了一些問題。
最突出的是政策手段與傳導機制同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治理通脹無疑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運用存款準備金率這個重要手段,通過貨幣乘數(shù)的傳導以實現(xiàn)控制貨幣總量的政策體系,從傳統(tǒng)理論上講是相當縝密的。但現(xiàn)實與設想的確存在差距,是不是力度不夠呢?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存款準備金率先后上調了十幾次,調整幅度超過6%,這樣的頻率與幅度在世界范圍內也稱得上是罕見的,可不能說力度不到。那問題到底出在哪了呢?我認為是準備金率手段沒能與匯率政策手段有機結合。應該說,決策層在以貨幣乘數(shù)機制控制貨幣總量的總體設計原則上是正確的,抓住了問題的根本,正如弗里德曼說的,通脹的本質是貨幣問題。但問題是單一使用準備金率就能抑制貨幣數(shù)量了嗎?就這一輪的通脹來說,主要原因不來自商業(yè)銀行的貨幣創(chuàng)造,而是熱錢的涌入,因為熱錢的涌入可以輕松在現(xiàn)有的結售匯制度背景下迫使中國發(fā)行貨幣,這個本質不把握住,一切手段都只能是徒勞的,就好像一個失血過多的病人,醫(yī)生首先要做的不是給病人輸血,而是止血,否則輸入再多的血還是要從傷口流出去的。然而,熱錢的控制又非常困難,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停止現(xiàn)有的結售匯制度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有些人在談到匯率制度改革時,往往只注意到人民幣升值。升值是必要的,但必須輔以制度上的改革,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人民幣發(fā)行機制,具體講就是暫停結售匯制度,從而把人民幣的發(fā)行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離開這個基礎談升值,只能是你這邊越升值,人家那邊熱錢就越活躍。緊縮的貨幣政策也是一樣,你這邊提升了準備金率,壓縮了商行貨幣創(chuàng)造,人家那邊熱錢繼續(xù)涌入,“逼”著你發(fā)行更多的貨幣,周而往復,通脹的蔓延能控制得了嗎?
問題不僅于此,由于中國的宏觀經濟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產業(yè)結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典型的資金驅動型產業(yè),這些企業(yè)離了資金就活不下去。而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又非一朝一夕,企業(yè)活不了,宏觀經濟也吃不消。如果說熱錢能夠進入生產領域也行,這邊減少的貨幣創(chuàng)造熱錢補上了,但人家是來投機的,不是發(fā)揚國際主義精神來的。于是就出現(xiàn)了貨幣總量沒控制住,那些需要資金驅動的企業(yè)卻被制住了,而被限制的企業(yè)產出能力又回過頭來加劇通脹水平(通脹的另一個本質就是產出不足),這不能不說是政策實際實施中的遺憾。
這樣看來,今后的政策調整必須把匯率制度改革考慮進來。適時停止結售匯制度,大膽奪回貨幣發(fā)行權,再來討論緊縮的貨幣政策,才會有效。順便說一句,有人建議下半年用加息政策代替準備金率政策,請允許我再次引用美聯(lián)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話:利率政策(對調整經濟來說)是無效的,其中的簡單道理就是:成本不決定(項目的)價值。
單一的貨幣政策只能是一條腿走路,不能形成政策上的穩(wěn)定和諧,建議決策層在構建政策體系過程中,應適當考慮靈活的財政政策,F(xiàn)在我們也在使用財政政策,但總結起來好像只有補貼,這也應該說是政策體系的缺憾吧。除了補貼以外,適當?shù)亩愂照邞{入政策體系之中,尤其是在解決產業(yè)結構升級需求與經濟持續(xù)增長需求之間客觀存在的矛盾問題上,稅率政策還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就是補貼也沒那么簡單。上半年最早降價的商品之一就是豆油,據(jù)說是財政補貼食用油加工企業(yè)的結果,這種做法很值得商榷。在從農民、油類加工者到消費者的這個鏈條中,農民是面對不確定性最多、同時又是克服不確定性能力最弱的環(huán)節(jié),要想使財政補貼能夠在價格控制方面發(fā)揮最大優(yōu)勢,就應該幫助農業(yè)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為那樣效益最大。
政策不怕調整,怕的是僵化。合理搭配手段,充分挖掘政策效率,無疑是今后政策調整的基本原則。 (作者田立系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