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開始,個稅起征點由1600元調高至2000元,然而,4個多月后,上調起征點又為輿論關注。全國人大財經委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為防止經濟出現大幅下滑,可以發揮財政政策穩定消費需求的作用,建議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降低利息稅稅率,增加居民實際收入。而清華大學教授魏杰提出,個稅起征點調至5000元才合理。(7月23日《新聞晨報》)
起征點上調的呼聲再起,并不讓人意外。今年以來,我國經歷了一輪少見的物價上漲,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上半年我國CPI平均同比上漲達7.9%。物價飛漲之下,居民收入增長乏力,一季度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為3.4%,回落13.2個百分點。而3月個稅起征點上調給民眾帶來的實惠,被CPI抵消。而與此同時,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30.5%,其中個人所得稅完成2135億元,同比增長達到27.3%。
一方面民眾的荷包被CPI蠶食,一方面財政收入保持高增長之勢,這種情勢下,減稅“還富于民”,讓政府和民眾一起勒緊腰帶共赴時艱,自然成為社會的期待。正如全國人大財經委報告所指出的,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外需”不振的情況下,須以減稅刺激民間消費,擴大內需,以維持經濟景氣。提高個稅起征點,固然政府的稅收會有所減少,但所帶來的長遠社會效益要遠超那部分減少的稅收。
因此,重新調整個稅起征點可盡快付諸實現,而且考慮到物價上漲,以及前兩次個稅起征點調整幅度之爭,此次的起征點調整,可以加大幅度,進一步達到紓解民困之效。
當然,在呼吁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同時,還需要考慮的是,我們能不能建立一個機制,使得個稅起征點隨著經濟社會的變化而自動調整?
目前許多國家都實行“稅收指數化”,即政府的稅收按照每年消費物價指數的漲落,自動確定應納稅所得額的使用稅率和納稅扣除額,以便剔除基于通貨膨脹所得稅增減的影響。其中,個人所得稅的指數主要包括免稅額和納稅檔次的指數化調整。例如,英國從1982年開始,按前一日歷年度的零售物價指數,自動調整主要免稅項目的數額。在加拿大,若年度通貨膨脹率高于3%,則按高于3%的部分調整納稅檔次級距額和免稅額。
同樣,我們能否借鑒國外經驗,建立一個個稅與CPI等經濟數據掛鉤的聯動機制呢?只有建立這樣的機制,國家稅收才能取之有度,在社會經濟不斷變化之下,始終維持合理的稅負水平。
其實更應看到,起征點只是個稅公平的一個方面,若要充分實現稅收的公平正義,需要的是整個個稅制度的全面改革,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不再以個人、而是以家庭為征收對象;征收不再針對不同收入來源分別計征,而應向綜合所得稅制轉換,綜合計算納稅人各種形式的收入,同時允許納稅人扣除合理的生活開支。國家稅務總局曾表示,2008年將加快推進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研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個稅改革的大幕何時能夠拉開,每個納稅人都在拭目以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