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據《金融時報》和BBC消息,世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提出以24億美元現金收購中國匯源果汁集團,這將成為外國公司在華數額最大的一筆收購案。可口可樂公司表示,已取得法國達能、私人股本集團華平(Warburg Pincus)和匯源董事長朱新禮三大股東共占匯源66%股份的出售承諾,但交易仍需中國當局批準。 中新社發 吳芒子 攝
|
9月7日,據《金融時報》和BBC消息,世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提出以24億美元現金收購中國匯源果汁集團,這將成為外國公司在華數額最大的一筆收購案。可口可樂公司表示,已取得法國達能、私人股本集團華平(Warburg Pincus)和匯源董事長朱新禮三大股東共占匯源66%股份的出售承諾,但交易仍需中國當局批準。 中新社發 吳芒子 攝
|
9月3日,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可口可樂的全資子公司以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全部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換股債券。可口可樂公司表示,控股匯源果汁近66%股份的三大股東已對該交易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諾。一直處于絕密狀態,迄今為止我國食品和飲料行業的最大一宗要約收購,就這樣發生在人們的眼前。在短暫的驚愕之后,輿論一下子嘩然了。據報道,多家門戶網站近八成的網友都反對這項收購。人們普遍認為,可口可樂豪飲匯源果汁,實際上是跨國巨頭對民族品牌的鯨吞。
可口可樂的中國大手筆能否最后告捷,還要看國家商務部是否批準。這看上去像是一個“變數”。不過,以可口可樂這類跨國企業的做派來看,很難想象他們在正式收購之前不做政府環節的風險評估。幾年前,百事可樂曾經試圖收購法國達能,他們就事先放出風聲,以試探法國政府與民間的反應,在遭到強硬的狙擊之后,收購設想也就作罷了。可口可樂收購匯源能夠走到這一步,可以視為所有的環節都已搞定,商務部的批準只是一個法律程序罷了。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民眾的反應很強烈,卻也很難改變交易的進行。如果看得更長遠一點,可以說,發生在今天的眾聲喧嘩,同樣不能改變匯源品牌的最終閑置和消亡,以及可口可樂等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坐大。這種從反感、憂慮到最終坦然接受的心態歷程,已經在中華牙膏、樂百氏被外資收購的時候上演過了。既然如此,關于民族品牌的種種討論又有什么意義呢,難道純粹只是為了情緒的發泄嗎?
呼吁保護民族品牌,不能被簡單地看作經濟領域的民族主義。如果企業品牌只有單純的經濟意義,那么,企業之間的收購,并購就只是經濟活動,不關外人的事。但事實并非如此。往小里說,民族品牌的盛衰關乎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弱;往大里說,民族品牌還影響到國家形象和民族信心。達能遭遇收購傳言的時候,法國上下為什么會表現得同仇敵愾呢?因為在法國總理德維爾潘看來,達能是“法國工業的瑰寶”。如果達能被美國公司收購了,法國的工業之魂也就被奪走了。就是從純經濟層面看,達能也關系到諸多中下游小農場主和供貨商的利益,一旦達能失守,就會對國家經濟造成連鎖性的負面影響。法國人這種對經濟“靈魂”的敏感,讓法國不少著名品牌得以幸免于全球化的收購浪潮。
匯源在中國的品牌地位與達能在法國的地位無法同日而語。實際上,放眼中國的經濟領域,恐怕沒有哪一家企業擁有“民族瑰寶”的高尚待遇,中國企業的品牌之弱小是人所共知的。當人們為樂凱、美加凈和活力28感到惋惜的時候,多少有點敝帚自珍的味道,惋惜過后并不妨礙老百姓坦然使用洋品牌。這就是公眾在民族品牌問題上的矛盾心態。這種普遍心態的存在,不僅讓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收購,以及對民族品牌的“消滅”表現得“肆無忌憚”,客觀上也讓民族品牌的成長不那么順風順水。
是的,民族品牌很重要。但如何讓民族品牌做大做強,卻也面臨著路徑選擇的困難。在經濟領域采取極端民族主義的立場,對弱小而缺乏“自我意識”的民族品牌采取重癥監護般的保護,在全球化背景下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那不僅會讓民族品牌弱不禁風,同時也違反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的規則。但如果放任各種兼并和收購的進行,民族品牌想要與可口可樂并肩而立,則幾乎是癡人說夢。看來,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阻止一兩項收購的進行,也不是對經濟活動施加道德評判般的指責,而是要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語境中,建立一個整體的民族品牌發展戰略。這應該是一個國家級的戰略,而不是少數企業家的頑強抵抗。這應該是一系列看得見的行為,而不是泡沫般的話語游戲。這應該是全體國民的行動自覺,而不是轉瞬即逝的即興哀悼。
如果可口可樂最終收購了匯源,那既不是巴菲特的錯,也不是朱新禮的錯。重要的不是追問責任主體,而是要在國際資本的“豪飲”中學點什么。當政府和國民都有所領悟的時候,蓬勃興起的民族品牌或許就再也不會“短命”了。(蔡方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