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之所以對國內油價多有抱怨,不僅在于油價調整"跟漲不跟跌",更在于信息不對稱,使人們無從判斷國內油價何時會漲、何時會跌,該漲多少、跌多少。
7月中旬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147美元的最高點漸次回落,眼下已經回落到100美元以下。
國際油價大幅下挫,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面臨相當壓力。9月17日《新京報》報道,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從宏觀經濟考慮,國內成品油價格存在下調的可能性。
今年6月20日,由于CPI高企帶來的通脹壓力,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了1000元,這是國內成品油最近的一次調價,當時國際原油價格處于每桶136美元的高位。從136美元至90美元左右,國際油價已經下跌了約1/3,在此情況下,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具備了充分的條件。
當然,人們都知道,國內成品油價格有著“跟漲不跟跌”的慣例——國際油價一上漲,便要“與國際接軌”,立即調高國內成品油價;而當國際油價下跌之時,“與國際接軌”便容易被淡忘,即使下調國內成品油價,也往往與民眾的心理預期相距甚遠。
其實,人們之所以對國內油價多有抱怨,不僅在于油價調整“跟漲不跟跌”,更在于信息不對稱,使人們無從判斷國內油價何時會漲、何時會跌,該漲多少、跌多少。比如,進口一桶原油能煉多少噸汽油、柴油,其中的煉油成本、運輸成本及銷售成本是多少,當國際原油處于某個價位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應該是多少;再如,各大石油巨頭的原油自采率分別是多少,國內自采原油的成本如何,等等。
所有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形成機制長期缺失,這導致人們因為不知道、不理解而產生抱怨。而從政策層面來講,這更是一個涉及科學決策、保持政策長效性的問題——正因為缺少穩定而合理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才導致有關部門對成品油價格調控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有時甚至會受到石油巨頭利益的影響。
本來,市場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但鑒于我國石油行業屬于壟斷行業,成品油價格實行國家調控,因此需要有關方面在充分考慮國情和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合理、穩定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了這樣一套機制后,國內成品油價或漲或跌、漲多少跌多少,才能以人們看得見、看得懂的方式實現,人們的抱怨才會減少。(作者:晏家言)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