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資低價購買中國金融資產大獲其利的同時,我們在海外購買的金融資產大都貶值
近期國際金融市場的一系列異動,正深刻影響著中國的金融安全。
金融全球化和大幅度地開放引進,雖讓中國接觸并學習到一些金融業先進管理和運作方式,但也讓中國的金融軟肋暴露在世界金融火力面前。
金融安全,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沉重,也越來越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話題。
熱錢進出與財富得失
自從美國逼中國承諾人民幣升值以來,大量的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其數量大得驚人,防不勝防。尚未有哪個部門能準確計算出到底有多少熱錢進入中國,又流出中國。
可以算一筆賬,假設有2000億美元熱錢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8:1時,經由外貿出口、捐贈、投資、外幣抵押貸款或黑市、地下通道、合資獨資公司、國外勞務匯款等渠道進入中國,兌成人民幣,那么中國金融領域就多了16000億元人民幣在市場上流動。
如果這16000億元人民幣進入中國股市,可以掀起股市的沖天牛勁。
如果這16000億元人民幣有一部分進入房市,就可以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攪個底朝天。
如果這16000億元人民幣,在中國股市上僅賺2倍出走,就變成48000億元人民幣,而48000億元撤出股市,后果難料。
然而對于流入中國又流走的熱錢來說,它們不僅賺走了這里的股市房市利潤,還賺走了22%的匯兌差。
海外財團的熱錢還會用率差和股市賺到的錢,廉價購買中國國內的能源物資直接出口,或用國內廉價的原材料、廉價能源加工成制成品出口,重新變成更多美元。這樣,前述的2000億美元“熱錢”,經過了美元-人民幣-股市或房市-能源物資或是出口制成品-美元的一個輪回,其利潤增長了無數倍。
而中國,在人民幣升值的同時,巨大的外匯儲備卻因為美元貶值而遭受了不小的損失!同時,匯率的變動還使千萬家生產出口產品的中國企業很難剩下利潤。
石油漲價背后的資本推手
無論是鼓吹全球化還是自由化,歐美財團的最大目標就是獲取暴利,而且他們獲取暴利的方式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已屢試不爽。
他們的戰略手法非常明確,同時開辟兩個戰場:一條是變成熱錢直接進入中國大賺,另一條是以各種對沖基金等投機資本推高國際石油價格。因此,伴隨著人民幣直線上升的同時,美國用大幅貶值美元來推高國際石油價格,而且升幅驚人,石油價格最高上升到每桶148美元。
推高石油價格,必然帶動全世界的物價上漲(包括糧食、大豆、化肥、黃金等)。美國作為擁有大量石油(許多石油生產國的石油股份都在美國手里)、糧食、食油和黃金儲備的國家,從中大賺的錢比美元貶值的損失要多得多。
而中國由于石油用量近一半需要進口,國內大豆市場又依賴國外,石油及棕櫚油價的大漲使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化為烏有。比如原先用1000美元能買的東西,可能變成要用4000美元支付。僅此一項,又使我國大量外匯儲備的使用價值明顯縮水。
外資低價購買我國金融資產
據專家測算,僅一兩年間外資低價持有的中國有關銀行股權變現獲利及賬面獲利就高達1萬多億人民幣。僅美國銀行兩次變賣建設銀行股份就獲利幾千億港元,以至于美國銀行對其股東們稱,從建設銀行的買賣中獲得的利潤是他們次貸損失的十幾倍。
由于中方當年出售建行時簽下的協議約定,使美國銀行可以幾次來回高拋低買建行股份反復獲利。而且由于銀行股份25%左右被外資所購,大量儲戶以負利率存款為代價支撐的銀行高額利潤,也有25%被外資所分得。
在外資低價購買中國金融資產大獲其利的同時,我們在海外購買的金融資產大都貶值。
以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成立的中國投資公司,未見在資源和商品、黃金等價格處于低位時購買實物,而大量購買金融資產后一些投資大幅虧損,黑石至今已賠了一半多。國內一些商業銀行購買的英國、南非等金融股權也大多損失慘重。
吸引外資不應阻斷自身發展空間
如果滬深股市暴跌下去,中國的一些好企業都將被外資廉價收購。一旦我們保不住自己的企業和品牌,也就失去了獲取利潤和科技創新的更大空間。
尤其要提到的是,由于對外資實施超國民待遇,外國資本已控制了我國30多個主要行業。外資占絕對優勢的行業已擴展到:汽車制造、其他采礦、紡織、皮革、家具、文體、電子通訊、儀表、超市零售業(80%的份額被外資占領)、水務、啤酒、飲料、日化、水泥、肉制品、醫藥、軟飲料包裝、橡膠、電池、感光材料、小五金電器、裝備工業等行業中。
由于外資占據了我國的許多行業,也造成了我國背負“貿易順差”的惡名。中國的出口額百分之六十多(技術類產品甚至達到70%~80%)其實是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等外資企業創造的,但我國卻無端受到美國的指責,成為逼迫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借口。
例如美國蘋果公司開發的ipod電器,每臺零售價299美元,其中大部分組件、軟件來自美國、日本等,中國幫著加工組裝,整個過程大陸僅得到4美元;但中國向美國“出口”一臺ipod增加的貿易順差卻是150美元,獨擔了順差虛名,最大的獲利者卻是美方。在中國生產的芭比娃娃出口時在海關形成的中國順差是30美元,但中國企業實際只賺到0.65美分,其余大部分是美國企業賺得,然而在統計數字上卻變成好像中國比美國順差多了許多。
更重要的,國家多年培育的骨干企業如果輕易被跨國公司吞并,我國工業的核心和關鍵部分越來越多被外資控制,我國將失去對工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主導權。本土產業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沒有自己的品牌,不能占據價值鏈中的高端環節,中國就將永遠被鎖定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永遠受制于人,經濟獨立和政治獨立的基礎將被侵蝕殆盡!(文/叢亞平 作者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