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來人們最為關注的事件,國內的問題奶粉和美國的次貸危機有什么關系?
一個發生在中國內地,一個發生在美國華爾街;一個是食品安全事故,一個是金融市場危機;一個是漸露頭角的新產業,一個是久執市場牛耳的巨無霸,二者貌似風馬牛不相及,沒有關系,至少沒有直接關系。但這只是表象。從同為重大經濟事件的角度觀察,它們擁有很多共同點。
問題奶粉事件,原本是一起因食用含有有毒物質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造成幼兒健康損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演變至今,已導致國內乳制品行業動蕩,成為一個經濟事件。消費者信心受到打擊,奶制品銷量下降,問題公司股價暴跌,行業面臨重新洗牌。到9月24日,涉及問題奶粉的三大乳業公司市值縮水214億元,產業上游的奶農也遭受重大損失,出現倒奶賣牛現象,以至于農業部和各地政府紛紛出面救濟,為奶農提供鮮奶補貼,穩定生產。
美國的次貸危機,自去年爆發以來更是愈演愈烈,正全面沖擊美國金融體系,被稱為戰后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最新動態是,就在美國政府提出史無前例的7000億美元救援計劃、焦慮地等待國會批準之際,華盛頓互惠銀行25日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成為美國歷史上倒閉的最大規模銀行。
相似的地方不僅在于事態,還有更多。
首先,它們都是劣質產品真相暴露引發的信用危機。問題奶粉是向牛奶中添加有害健康的違禁化學品制成的奶制品,是不言自明的偽劣產品。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次貸產品,也是地道的劣質資產。銀行向原本不具備還貸能力的低收入者發放大量按揭貸款,再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手段將這些高風險資產包裝上市,轉移風險牟取暴利。待到壞賬大增風險暴露,投資者對次貸相關產品信心盡失,避之惟恐不及,遂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危機。
其次,他們都是泡沫破裂造成的產業危機。奶粉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無良商人追求暴利,向奶源中添加有毒物質,而背后原因則是近年來我國乳制品行業的過度、無序擴張,導致原料緊張,奶源爭奪激烈,迫使企業降低質量標準,給了無良商人摻毒的機會。從問題奶粉本身看,也是一個十足的泡沫事件:奶不足摻水,水多了加藥,這不是在制造泡沫又是在做什么?到最后突破極限,泡沫破裂,懲罰了制造泡沫牛奶的企業,也重創了制造牛奶泡沫的產業。次貸危機更是典型的金融市場泡沫破裂過程。次貸是人為制造的需求,本身就帶有泡沫性質,經過各種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逐級放大,泡沫無限膨脹,成為市場不能承受之重,最后將整個美國金融業卷入寒潮。
再次,它們都是由局部失控導致的系統危機。三鹿事件發生后,國家質檢部門對奶制品進行了全面質量檢查,從結果看,無論是奶粉還是液態奶,問題產品和問題企業都是少數,大多數奶制品還是合格的。但少數無良商人的作為,卻造成整個行業的動蕩,產業鏈上下游無一幸免,可謂玉石俱焚。美國金融市場發達,一向充滿活力,但因次貸產品這樣一個局部發生問題,參與者多自食苦果,旁觀者難獨善其身,先后拖垮了“兩房”、三大投資銀行、最大的保險公司,而且目前還遠未見底,整個金融體系岌岌可危。對一家公司來說,通過金融創新可以分散乃至轉移風險,但轉移出去的風險依然存在于金融系統,積累多了,早晚需要有人為它埋單。不幸的是,這次是整個美國金融系統為之付出代價。
最后,它們都是監管危機。在問題奶粉事件中,不法分子為攫取暴利,公然向鮮奶中摻毒,而企業為了利潤,或默許或無視,放棄了自己的企業責任。質檢部門也沒有把好關口,對食品這類人命關天的產品居然實行免檢制度,最終釀成大禍。次貸危機演變到難以收場,美國金融管理當局放松金融監管、對次貸風險和創新風險以及華爾街的貪婪失去警惕等種種不作為也難辭其咎。
次貸產品由于層層包裹了“金融創新”制成的氣泡,一直令人眼花繚亂,難睹真容。現在危機發生,泡沫漸消,讓人們看到了錦袍的里子,也不過爾爾。將次貸危機與問題奶粉事件放在一起觀察更可發現,不論是金融業還是乳制品業,不論是虛擬經濟還是實體經濟,要安全發展壯大都離不開基本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愿這次各方交的巨額學費,讓所有行業都能學到自己需要的一課。(艾俊川)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